泌尿肿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临床试验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
TUhjnbcbe - 2021/2/8 3:15:00

好消息

关爱男性健康

前列腺癌免费筛查公益活动开始啦!

为普及前列腺相关知识

早发现早治疗

医院举办

“前列腺癌筛查公益行”活动

为我旗群众免费进行筛查

为了在大众人群中普及前列腺健康筛查意识,让更多前列腺疾病高危人群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0月28日,由我院开展前列腺健康公益筛查项目,活动在住院楼十楼小会议室举行。

活动当天,前来筛查和问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我院医护人员提前到岗到位,依次组织前来参加筛查人员登记和抽血,并通过PSA快速检测仪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整个过程有序、严谨、高效。医务人员收取标本,取得检查结果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对于结果异常者,及时电话通知,提出进一步复查意见。

前列腺癌是目前全球以及中国都面临的老年男性健康问题,近年来前列腺发病率不断增加。在中国前列腺癌诊断时多为晚期。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特别症状,也常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当癌细胞生长时,前列腺体肥大,挤压尿道而引起排尿困难。这些癌细胞可随着血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分。一般病程呈缓慢进展,晚期可引起膀胱颈口梗阻和远处转移等症状。

现在前列腺癌发病人群已开始年轻化,吸烟、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三高等代谢综合征都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所以控制饮食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前列腺癌非常重要。另外,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人,比如父亲有前列腺癌或母亲有乳腺癌,最好45岁开始就每年做前列腺筛查。

据了解,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参与,共有近余人享受到了免费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筛查。

前列腺癌科普知识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

病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种族、地区、宗教信仰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

1.压迫症状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2.转移症状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诊断

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和盆腔MRI检查。因前列腺癌骨转移率较高,在决定治疗方案前通常还要进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确诊前列腺癌需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治疗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治疗方法,能够治愈早期前列腺癌的方法有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外放射治疗。

对于中期前列腺癌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对激素敏感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和抗雄激素治疗(比卡鲁胺或氟他胺)或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二线内分泌治疗或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等)。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应持续保持去势状态,同时采用以多烯紫杉醇、米托蒽醌为基础的化疗。对于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联合骨保护剂(主要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体外放射治疗或放射性核素也可改善局部骨痛。

预防

有研究结果显示番茄和其他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对预防前列腺癌可能有效。二项大规模的前列腺癌预防试验结果显示,应用非那雄胺或度他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可使前列腺癌的患病率降低25%,但可能增加患高分级前列腺癌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2/8 3:15:00

尿路上皮癌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arcinoma)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癌症,是指从肾脏出口到尿道的上皮性结构发生肿瘤,约90%~95%来源于膀胱,即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bladdercancer,UBC)。由于尿路上皮癌患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体征,10%~15%的膀胱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发生转移,且~50%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治疗是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其总体反应率约为~45%。由于化疗药物敏感性下降等原因,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发生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4个月,五年生存率仅5%~20%。然而,随着化疗敏感性下降,导致肿瘤复发和疾病进展,对于此类标准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

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

美国FDA已批准多种PD-1/PD-L1免疫治疗方案,为一线进展后,或无法耐受铂类药物的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详见表格)。今年4月,中国NMPA批准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用于PD-L1高表达的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为中国一线耐药后疾病进展的病患带来了曙光。同时,多家药企也正在开展了一系列的免疫+化疗、免疫+靶向的治疗方案,以为患者探索更好的临床获益方案。

全球已获批的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点击查看大图)

年5月25日,默沙东首次公示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的研究。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是默沙东制药研发的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结合并阻断位于淋巴细胞上的PD-1。这种受体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能防止免疫系统攻击人体自身组织。多种癌症会产生与PD-1结合的蛋白质,从而产生免疫逃避作用。在中国,帕博利珠单抗已被用于批准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黑色素瘤、肺癌、食管癌;同时,帕博利珠单抗用于特定复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一线单药治疗,以及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正在审评审批中。仑伐替尼(lenvatinib)仑伐替尼(lenvatinib)是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并生产的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可抑制多条影响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重要通路,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α,PDGFRα)及原癌基因RET和KIT。这些信号通路已在之前的研究中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仑伐替尼可以通过阻断以上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已知的激酶抑制剂中,仑伐替尼是唯一同时对VEGFR和FGFR有抑制作用的TKI类药物。

患者招募详情

试验名称: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的研究

登记号:

CTR0643

试验药物:

帕博利珠单抗

适应症:

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入选标准

1.有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肾盂、输尿管(上尿路)、膀胱或尿道的晚期/不可切除(不能手术)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和混合移行/非移行细胞组织学都是允许的,但是,主要组织学类型必须为移行细胞癌。2.经当地研究中心研究者/放射科医生根据RECIST1.1评估,有至少一个可测量靶病灶符合以下标准:1)淋巴结(LN)病灶短径=15mm;2)非淋巴结病灶最长径=10mm;3)病灶适合使用CT/MRI影像学检查重复测量。如果既往放疗照射区域的病灶中证明发生了疾病进展,则认为该区域的病灶是可测量的。

3.提供既往未接受放疗且足以进行PD-L1评估的肿瘤病灶的存档肿瘤组织样本或新获得的穿刺或切除活检样本。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块优于切片。新获得的活检样本优于存档组织。在入组前的筛选期内,中心实验室必须获得PD-L1状态(CPS=10或CPS<10)。

4.既往没有因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接受过全身化疗。

5.符合选项a或选项b的标准(如下所述):a.肿瘤PD-L1CPS=10,且根据以下标准之一,被认为不能耐受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随机化之前7天内的ECOGPS为2;CrCl(使用机构标准计算或测量)=30至=60mL/min;NCICTCAE第4.0版=2级的听力损伤(听力测试);NCICTCAE第4.0版=2级的周围神经病变;或者b.根据研究者的判定,依据以下原因,认为不能耐受任何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即,不能耐受顺铂和卡铂):随机化之前7天内的ECOGPS为2,且有至少以下1种情况:记录的内脏转移性疾病;CrCl=30至=60mL/min;NCICTCAE第4.0版=2级的听力损伤(听力测试);NCICTCAE第4.0版=2级的周围神经病变。

6.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日,年满18岁且根据当地法规被视为成人的男性或女性。

7.在随机化前7天内ECOGPS为0、1或2且预期寿命=3个月。

8.如果男性受试者同意在干预期内和末次帕博利珠单抗或仑伐替尼/安慰剂给药后至少30天内遵守以下规定,他就有资格参与本研究:禁止异性性交作为他们的首选和通常的生活方式(长期和持续禁欲)并同意保持禁欲;或者除非经确认患有无精子症(切除输精管或继发于医疗原因),否则,必须同意使用避孕方法。

9.如果女性受试者未怀孕或未处于哺乳期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那么她有资格参与本研究:不是一名WOCBP。或者是WOCBP,并且在治疗期间和帕博利珠单抗终止治疗后至少天或仑伐替尼终止治疗后至少30天内使用如附录5所述的一种高效(每年失败率1%)且低依赖性的避孕措施,或者将禁止异性性交作为首选的日常生活方式(长期持续禁欲)。WOCBP必须在研究干预第一次给药前24小时内进行高灵敏度的妊娠试验(根据当地法规要求选择尿液或血清试验),并且结果应为阴性。

10.受试者(或法定代表,若适用的话)提供参与本研究的书面知情同意。

11.在使用或不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控制良好,定义为在筛选期血压=/90mmHg,并且,在随机化前1周内没有改变降压药。

12.根据表1中的定义,有足够的器官功能。

排除标准

1.患有适合接受以治愈为目的的局部治疗的疾病。2.患有任何神经内分泌或小细胞成分的肿瘤。

3.根据研究者的判定,有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史(例如,胃旁路术、吸收不良)。

4.在首次研究干预前3周内接受过大手术。

5.已经存在=3级的胃肠或非胃肠瘘。

6.在首次研究干预前2周内有大血管侵犯/浸润的影像学证据或出现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咯血(至少0.5茶匙鲜血)或肿瘤出血。

7.在首次研究干预前12个月内有显著的心血管损伤,例如,NYHA>II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CVA)/卒中、心脏血运重建术或血流动力不稳定相关心律失常的病史。

8.已知对帕博利珠单抗或仑伐替尼或其任何辅料不耐受或有重度超敏反应(=3级)。

9.接受过仑伐替尼单药治疗或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用药或以前参与过评估仑伐替尼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无论接受何种治疗。

10.在随机化前24小时内尿妊娠检查结果呈阳性的WOCBP。如果尿检呈阳性或不能确认为阴性,则需要进行血清妊娠检查。

11.作为辅助治疗或晚期/转移性疾病的治疗,既往接受过抗PD-1、抗PD-L1或抗PD-L2抑制剂、吲哚胺-吡咯2,3双加氧酶(IDO1)抑制剂或针对另一种刺激性或协同抑制性T细胞受体(例如,CTLA-4、OX40、CD)的药物或任何其他靶向T细胞协同刺激途径的抗体或药物治疗。

12.既往在首次研究干预前3周内在使用无放疗增敏性化疗的情况下接受过对转移部位的放疗,除外骨病灶的姑息性放疗,如果在开始研究干预前2周完成,则允许使用姑息性放疗。受试者必须已经从所有放射相关的*性中恢复,并且必须不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13.在首次研究干预前30天内接种了活疫苗。

14.根据研究者的判定,在开始研究干预之前,尚未从*性或任何大手术的其他并发症中恢复。

15.在首次研究干预前4周内,目前正在参与或已经参与研究药物的试验或已经使用了试验性器械。

16.通过MUGA或ECHO确定,LVEF低于研究机构正常值范围。

17.既往或目前存在异常ECG,并且,根据研究者的判定,具有临床意义。将QTcF>msec的受试者排除在外。如果单次QTcF>msec,则只有3次ECG的平均QTcF<msec,受试者才可入组。

18.被诊断为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全身性类固醇治疗(剂量超过每日10mg的泼尼松等效剂量)或在随机化前7天内接受任何其他形式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19.在过去36个月内有活动性恶性肿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除外)。

20.有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除非受试者在本研究中开始治疗前至少4周已经完成局部治疗(例如,全脑放疗、手术或放射外科手术)且已经终止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该适应症。在开始研究干预之前,CNS转移的任何体征(例如,影像学)或症状必须稳定至少4周。

21.患有在过去2年内需要全身性治疗(即,使用改善病情药物、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药物)的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替代治疗(例如,甲状腺素、胰岛素或用于肾上腺或垂体功能不全的生理性皮质类固醇替代疗法等)不被视为全身性治疗的一种形式,是允许的。

22.有需要全身性类固醇治疗的(非感染性)肺炎病史或目前患有非感染性肺炎。

23.有需要全身性治疗的活动性感染。

24.有已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病史。除非当地卫生机构要求,否则不需要进行检测。

25.有活动性乙型肝炎的已知病史或活动性乙型肝炎检查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反应性)呈阳性或有活动性丙型肝炎(HCVRNA)。除非当地卫生机构要求,否则不需要进行检测。

26.有活动性结核病。

27.有可能混淆研究结果、干扰受试者参与全程研究的任何疾病、治疗或实验室检查异常的既往或当前证据,或者,根据研究者的判定,参与研究不符合受试者的最佳利益。

28.有已知的精神或物质滥用障碍,这些障碍将影响受试者配合完成研究要求的能力。

29.正在接受血液透析。

30.筛选期尿液分析蛋白尿>1+的受试者将接受24小时尿样采集,用于对蛋白尿的定量评估。尿蛋白=1g/24h的受试者将会被排除在外。

31.在研究期间,即从筛选访视开始直到末次帕博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安慰剂给药后天内,怀孕或处于哺乳期,或计划怀孕或成为父亲。

32.接受了同种异体组织/实体器官移植。

主要研究者

叶定伟,医学博士

联系邮箱:dwyeli

.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试验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