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膀胱癌的免疫靶向药物汇总上 [复制链接]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其中,尿路上皮癌占所有膀胱癌的90%。年,膀胱癌是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排名第十位的癌症,占比3%,约为57万。中国年膀胱癌新发患者人数8.6万,预计年将超过10万人。

膀胱癌的治疗

新发膀胱癌患者中,近四分之一的存在肌层浸润(MIBC)或远处转移(metastaticMIBC),而肿瘤分期和采用的治疗策略是预后的主要预测因素,因此对MIBC患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联合新辅助铂类化疗(如果耐受)是非转移性MIBC的推荐治疗标准。但是,RC围手术期30%~67%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此外,73岁的中位发病年龄,预示着MIBC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甚至不适合RC。保留膀胱治疗则对这一类患者和希望保留膀胱的患者成为一种可接受的替代方案。

目前医学界正在不断尝试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联合同步放化疗的三联治疗(TMT)方案。随着新辅助化疗(NAC)在RC治疗中的逐渐巩固,NAC与TMT联合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尝试。

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膀胱癌患者选择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近年来,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成功应用,为广大膀胱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厄达替尼(Erdafitinib,Balversa)

年04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Balversa,用于携带特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改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成人患者。

Balversa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种FGFR激酶抑制剂,用于携带易感FGFR3或FGFR2基因改变、并且接受至少一种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含铂化疗12个月内)病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成人患者。

这次批准是基于一项纳入了87位FGFR3或FGFR2基因突变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完全缓解为2.3%,部分缓解率为29.9%。结果还显示,接受Balversa治疗的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5.4个月(95%CI:4.3-6.9)。

膀胱内注射卡介苗(BCG)

卡介苗是计划免疫法定的疫苗之一,每位新生儿都必须接种,用于预防肺结核。年,摩拉里斯(Morales)医生首次将卡介苗直接注入膀胱治疗复发性浅表膀胱癌获得成功。随后各国医生对用卡介苗治疗和预防表浅膀胱癌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卡介苗灌注治疗术后残存膀胱癌的完全缓解率为50%~90%(平均70%),有效降低了膀胱癌复发率,推迟肿瘤复发和病情进展时间。

用法用量:取本品2瓶(mg),溶于40~50ml生理盐水并充分摇匀,按外科导尿手术,将导尿管插入膀胱腔,将稀释好的药液,经导尿管注入。注入后,患者不断变换体位,如左侧、右侧、仰卧和俯卧,各约30分钟,经2小时后自行排除药液。对高龄患者或体弱者卡介苗用量可减半(60mg/次)。卡介苗灌注一般在手术后1~2周待受损组织恢复后进行。给药周期为:开始每周灌注1次,共6次;继之每2周1次,共3次;以后每月1次,直至1年,总计19次。每半年1次检查膀胱癌有无复发。必要时每月1次再持续1~2年以巩固疗效。

卡介苗膀胱内灌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膀胱炎,约95%的患者灌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和尿痛,可伴血尿,部分患者同时还有类似感冒的全身症状:低热(38.5°C以下)、流涕、全身不适等。这些全身反应是人体对卡介苗的超敏反应,而不是感染,症状多在2天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泰圣奇,Tecentriq)

阿替利珠单抗是首个获批的PD-L1抗体。年5月,FDA批准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在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或治疗后疾病出现进展或在含铂类化疗方案术前新辅助或术后辅助治疗的12个月内。

每次0毫克静脉注射超过60分钟,每3周一次,直到疾病进展或产生不可耐受的*性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20%的患者)包括: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尿路感染,发热和便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