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可通过删除减少列表项
在编辑器中,点击列表项,在左下角的操作项中点击删除,可删除多余的列表项
通过复制、粘贴来增加列表项
点击样式,然后在左下角操作项中点复制,然后在列表最后或者中间插入的行里粘贴即在指定位置增加列表项
作息时间早上7:00起床早上7:30早饭中午12:00午餐晚上19:0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精彩
作者
任昊天1李宁阳1翟天元1司惠妍2姚文诚1王*1李松超1贾占奎1杨锦建1
作者单位
1医院泌尿外科;
2医院乳腺外科
引用本刊
任昊天,李宁阳,翟天元,等.膀胱鳞状细胞癌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2(3):-.
DOI:10./cma.j.cn--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qCC)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年10月至年1月收治的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51.0,72.0)岁。根据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SqCC组、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SqCC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69.0(58.0,75.0)岁;有吸烟史14例;就诊原因为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13例,排尿困难2例,疼痛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8例,侧壁27例,三角区8例,顶壁2例;肿瘤直径4.5(3.0,6.0)cm;肿瘤单发37例,多发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9例,介入手术2例,未手术2例。脐尿管腺癌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3.5(43.5,57.8)岁;有吸烟史6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1例,疼痛2例,无症状1例;肿瘤位于前后壁4例,顶壁16例;肿瘤直径3.0(2.0,4.8)cm;肿瘤单发18例,多发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TURBT1例,未手术2例。非脐尿管腺癌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5.0(46.3,70.8)岁;有吸烟史11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3例,排尿困难1例,疼痛7例,无症状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7例,侧壁7例,三角区5例,顶壁3例;肿瘤直径3.6(2.0,4.5)cm;肿瘤单发23例,多发9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TURBT9例,未手术3例。3组年龄、就诊原因、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例中,91例获得随访,总体随访率85.1%。中位随访时间26(7,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SqCC组术后接受化疗11例,放疗3例,膀胱灌注治疗12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9例;pT分期pTx期5例,pT1~pT2期36例,pT3~pT4期14例;肿瘤分化未知19例,高分化4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8例。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7例;术后复发3例;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pT分期pTx期1例,pT1~pT2期16例,pT3~pT4期3例;肿瘤分化未知9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非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3例,放疗1例,膀胱灌注治疗11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4例;pT分期pTx期6例,pT1~pT2期21例,pT3~pT4期5例;肿瘤分化未知14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0例。3组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和远处转移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肿瘤分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P=0.)、远处转移(HR=2.,P=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qCC和膀胱腺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常表现为血尿,首选手术治疗,其中SqCC和非脐尿管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首选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女性、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膀胱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膀胱肿瘤多为尿路上皮肿瘤,膀胱非尿路上皮肿瘤(non-urothelialbladdercancer,NUBC)占膀胱肿瘤的5%~7%[1-2]。NUBC根据组织类型又可分为上皮起源肿瘤和非上皮起源肿瘤,上皮起源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qCC)、腺癌和小细胞癌,非上皮起源肿瘤包括肉瘤、癌肉瘤、副神经节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1-4]。SqCC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占膀胱恶性肿瘤的3%~5%,有血吸虫病性SqCC和非血吸虫病性SqCC两种亚型,两者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征[5-7]。腺癌同样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2.0%,根据组织学来源分为脐尿管腺癌和非脐尿管腺癌[8-9]。
大多数NUBC就诊时已为晚期,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由于发病率低,目前对此类疾病治疗模式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10月至年1月医院收治的例病理确诊为SqCC和膀胱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例,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51.0,72.0)岁。根据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SqCC组、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SqCC组均无血吸虫接触史。3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其中年龄、就诊原因、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定义为从病理确诊开始至患者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
二、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ean±SD描述,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1,Q3)描述;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者采用Kruskal-Wallis等级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将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术后情况
3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见表2,3组术后膀胱灌注治疗(P=0.)和远处转移(P=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T3~pT4期SqCC、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1%(8/14)、12.5%(1/8),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2.9%(6/14)、25%(2/8)。
二、随访情况
本研究例中,91例获随访,总体随访率为85.1%。中位随访时间26(7,48)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41(9,未达到)个月,其中SqC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7,未达到)个月,非脐尿管腺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7(26,未达到)个月,脐尿管腺癌组因随访时间较短且死亡病例较少未得出中位生存时间。本研究总体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3组的生存曲线见图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P=0.)。其中SqCC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0%和34.7%;非脐尿管腺癌组和脐尿管腺癌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6%和66.9%,5年总生存率均未得出。术后接受放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30)个月;术后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7,74)个月,术后未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8(10,未达到)个月。
三、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肿瘤分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0.)、远处转移(P=0.)是影响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表4)。
讨论
既往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NUBC是罕见病,临床上90%~95%的膀胱肿瘤为尿路上皮肿瘤,NUBC占膀胱肿瘤的5%~7%,其中SqCC和腺癌为主要的组织类型,分别占膀胱肿瘤的3%~5%和0.5%~2.0%[1-4]。目前已发表的研究多是关于NUBC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而国内尚无关于NUBC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我们通过单中心样本对SqCC和腺癌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对总体进行生存分析,探讨不同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NUBC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本研究男女比例为2.69∶1,且男性患者生存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qCC好发于60~70岁,发病有男性倾向[6-7],本研究SqCC组的男女比例为2.67∶1,发病年龄中位值69.0(58.0,75.0)岁,与文献报道一致。腺癌好发于50~60岁,发病有男性倾向[8-10],本研究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33∶1和3.00∶1,发病年龄中位值分别为53.5(43.5,57.8)和55.0(46.3,70.8)岁,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中3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患者发病年龄均小于SqCC组。
NUBC的临床症状与尿路上皮癌类似,但以肉眼血尿为就诊原因的患者较多[1,11-12],本研究中62.6%(67/)的患者就诊原因为肉眼血尿,其中SqCC、脐尿管腺癌、非脐尿管腺癌组分别为63.6%(35/55)、80.0%(16/20)、50.0%(16/32),与文献报道一致。根据文献报道SqCC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及侧壁[13],本研究SqCC组中49.1%(27/55)发生于侧壁。发生于三角区及侧壁的原发性非脐尿管腺癌进展较快,就诊时多已侵犯肌层[13]。本研究中发生于三角区及侧壁的非脐尿管腺癌患者较少,占37.5%(12/32),前后壁多发,占53.1%(17/32);脐尿管腺癌则全部位于顶壁及前后壁。本研究中3组肿瘤好发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loeg等[4]研究认为相对于尿路上皮癌,T3~4期SqCC和腺癌患者通常表现出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SqCC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25%、16~2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0%~27.7%、16.7%。本研究中,T3~4期SqCC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1%(8/14)和12.5%(1/8);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2.9%(6/14)和25.0%(2/8),与文献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本院T3~4期SqCC和腺癌患者数量较少有关。本研究中3组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qCC组相对于腺癌组表现出更多的转移倾向,这可能是SqCC预后较差的原因。
对于NUBC的治疗,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中93.5%(/)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于局部肿瘤,术前评估能切除大部分病灶者均可考虑手术,但目前临床上对于T4b期或一般情况良好的伴远处转移患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故我们建议对于NUBC患者,应联合肿瘤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14]将非肌层浸润性NUBC归类为高危膀胱肿瘤,建议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且文献报道相对于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就诊时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比例更高[1-2,11,15-17]。本研究中46.7%(50/)的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且3组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qCC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中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1%(38/55)和34.4%(11/32),脐尿管腺癌组中80.0%(16/20)的患者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但均未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能与本院对脐尿管腺癌治疗模式的了解有限相关。
目前,对NUBC综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相关文献较少。本研究中19.6%(21/)的患者术后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接受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而未接受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化疗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未发现患者从化疗中获益。本研究中仅3.7%(4/)的患者接受了术后局部放疗,此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7个月,未发现患者从放疗中获益。
研究结果显示,SqCC和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8%~31%和1.9%~22.9%[1,4,12]。本研究所有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SqCC组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0%和34.7%,非脐尿管腺癌组和脐尿管腺癌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6%和66.9%。本研究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SqCC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个月和47个月,脐尿管腺癌组因随访时间较短且死亡病例较少未得出中位生存时间。Ploeg等[4]认为,SqCC患者的生存率低于腺癌患者。但Arslan等[12]的研究中,SqCC组和腺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0个月和21.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3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qCC组预后差于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
本研究所有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和肿瘤分化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是男性患者的2.倍,远处转移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远处转移患者的2.倍。因此,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