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年死了10万人致癌说那么多,到底哪个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www.xftobacco.com/

最近,两位超高龄癌症患者的故事,引发了小编的思考。

杭州93岁教授患胰腺癌后决定,毁掉自己疼痛神经!

这位老教授是在去年6月体检时,发现有癌症指标超标的,随后被确诊为胰腺癌。胰腺癌的进程很快,到了11月底,教授已经开始出现呕吐、肠梗阻等症状。

“他那么大年纪了,我们都不想再让他受手术、化疗那份罪了。”教授的女儿说。

“有一种说法,说胰腺癌最后都是痛死的,我爸那时虽然还没到痛不欲生的程度,但听到他的呻吟,想到他也会越来越痛苦,我就不想再让他受这份罪。”教授的女儿开始寻找各种能有效解决爸爸疼痛的办法,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张娟。

解决疼痛的终极办法:就是损毁支配疼痛的神经

不过,这是一种控制疼痛的终极手段,神经损毁后,教授几乎感觉不到上腹部的疼痛了。

前几天,老教授走完了93岁的人生,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受太大的煎熬,也没有留下太多让子女看了难受的场景。

96岁老人确诊皮肤癌,“冒风险”做手术

平爷爷是绍兴人,96岁,半年前,他发现右侧下颚疼痛,进食困难。医院检查,确诊皮肤癌,平爷爷接受了局部肿瘤切除手术。但术后不到三个月,他脖子右侧又长出了两个肿块,疼得整夜睡不着,只能吃止痛药。医院,得到都是“年龄太大,没必要再经受手术风险”、“回家吃吃躺躺”的答复。

最近这家人辗医院,找到郭良教授,想听听专家的意见。郭良教授并没有仅凭年龄这一因素,立马拒绝平爷爷,而是耐心、细致地检查、评估。

此时外表可见,平爷爷脖子上的两个肿块,已经有乒乓球那么大。仔细检查,平爷爷的右颌下、颈部及腮腺区多发淋巴结肿大,病情严重。可以预见,如果不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肿块将溃烂、疼痛会更加剧,生活质量会更差,人可能几个月内就没了。

然而,为高龄老人做手术,面临着很大的麻醉风险。而且96岁这么大的年纪,身体各脏器功能都已经退化,淋巴结清扫术又是在头颈部动刀,血管分布密集,术中风险也很大。

但最后,郭良教授愿意与家属、患者共担风险,给这位近百岁的老者,此生可能是最后一个手术机会。

万幸的是,手术很成功。术后当天,平爷爷不再觉得疼痛,术后引流管3天拔除,术后7天顺利出院。

高龄患癌,怎么评判要不要手术

郭良教授认为,高龄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要认真评估,治疗有没有价值。如果病人治疗过程很痛苦,治疗效果评估也不理想,那即使不是高龄,也没有必要再治下去。而如果只是治疗存在一定的年龄风险,医生就应该搏一搏。

“每次为超高龄患者手术都挺冒风险的,但作为医生,肯定是要有担当的,如果我们退缩,病人就没有机会了。”郭良教授提醒患者,治疗越是有风险,越要选择合适、专业的医疗机构,大多数患者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如果说上面这两个“治疗还是放弃”的案例多少与年龄有关,那面对癌症,正值壮年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预防这个可怕的对手。

记者医院了解到,根据浙江14个登记点,覆盖全省各地市万人的数据显示,-年这5年中,浙江省报告癌症死亡病例例,其中男性例,女性例。40岁后,死亡率上升幅度显著。

数据显示,肺癌、肝癌和胃癌排在癌症死亡的前3位,前10位癌症合计占全部癌症死亡构成的89.51%。不同年龄段癌症死亡谱不一致,儿童白血病死亡率最高,中年组肝癌最高,中老年组肺癌最高。

医院院长、浙江省癌症中心主任毛伟敏教授分析说,这和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居全国前列有关。

医院院长、浙江省癌症中心主任毛伟敏教授

胰腺癌、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卵巢癌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这五年中,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下降,胰腺癌、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卵巢癌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胰腺癌、女性卵巢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另一方面,像男性前列腺癌,最近几年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男性前列腺癌,是男性健康的杀手之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朱绍兴说,前列腺癌在美国、欧洲的发病率非常高,是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这是一种和寿命、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相关的癌症。常见于60岁以后高龄、经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有家族遗传史的男性。”

他认为,我省居民的期望寿命在80岁左右,活的时间长了,得前列腺癌的机会也会逐步增加,“另外,人们吃得太好,前列腺癌也容易高发。前列腺癌已有取代膀胱癌、肾癌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癌症的趋势。同时,随着前列腺癌列入杭州市体检推荐项目,发现率和报告发病率最近几年都显著提高。”朱绍兴说。

得癌是因为运气不好?

瞎说!

想必很多人之前都看到过《科学重磅!确认!66%的癌症发生是因为运气不好!》这样一篇文章,认为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其实是随机的,取决于“上帝掷骰子”。

既然都是靠运气,那还防什么癌?NO!NO!NO!事实上,这篇文章是基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中文名:《科学》)刊登的一篇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撰写的。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致癌基因突变的原因,而不是癌症的原因!原文的意思是,致癌基因突变除了一直以来教科书认为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还需要注意第三种因素,DNA不可避免的复制突变(Rmutations)。

我们看到的版本直接把致癌基因替换成了癌症。

癌症的发生真的取决于“运气”吗?

研究基因的专家说

“致癌基因突变不等于真正患癌”

中科院遗传学博士王*一仔细看了这篇论文,他是专门研究基因检测疾病,包括基因检测肿瘤。

“原文是说「66%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66%的癌症是随机发生的」,这两者有本质区别。”

王*一说,致癌基因突变并不等于致癌,这是两个概念。

理论上来说,癌症几乎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但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发生癌症,基因突变在身体里时时刻刻存在。

基因突变只是癌症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另外一些因素,比如免疫系统的失灵,也必不可少。免疫系统功能强的时候,随机发生的突变细胞也很容易被清除掉。

由于环境,生活方式和免疫系统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整体癌症发生过程中,这些“非随机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绝非可以忽略。

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以让你少得癌

说起“癌症得不得靠运气这个话题”,浙江省肿瘤研究所研究员苏丹有发言权。

苏丹研究员指出,人体细胞具有DNA修复能力,可以将“犯错”的干细胞恢复正常,重新执行它原来的功能。

“即便突变的细胞无法修复,机体还有免疫功能可以对付这些‘异己’,因此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抽烟、喝酒、熬夜,疾病的家族性遗传风险,或者易感基因,对细胞发生随机突变是刺激性的因素。而且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又会影响到DNA的修复能力。总的来说,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才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苏丹研究员说,“因此,预防癌症还是很必要,很有价值的。”

癌症可以预防吗?

“当然可以。”苏丹研究员说,可从改变生活习惯、改善环境因素、预防性治疗等多方面着手。

英国癌症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42%的癌症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的。当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癌症,也不等于就肯定不得癌,但可以降低患癌几率。

癌症发现的早晚

五年生存率大不相同

“五年生存率”,大部分癌症患者对这个医学名词都不陌生,它是对癌症患者生存期评估的专业名词。

浙江大学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内科主任潘宏铭教授表示,五年生存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恶劣程度,如果肿瘤仍处于早期阶段,且病灶较小,癌细胞无任何转移,此时只要积极治疗,患者的预后大都较好。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但在临床中,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是在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去检查,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为此,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吕蕾建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癌症筛查体检。

吕蕾表示,防癌体检需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生活工作环境和习惯、疾病家族史等等情况来进行个性化项目选择,“很多人认为防癌体检仅仅只是通过仪器检查判断是否罹患肿瘤,而不重视向医生告知个人的生活习惯、疾病史以及家族史等,这是不对的。”吕蕾说,其实这些信息正是决定被体检者肿瘤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体检时重点筛查某一系统或器官有重要的判定意义。

此外,针对较多健康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过度紧张也是不必要的。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不高,正常范围内的波动、短时期的轻度升高,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肿瘤标志物虽然可以用于早期诊断,但大部分更适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价。比如说,肿瘤病人如果指标突然升高,就需要警惕肿瘤复发了。

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每年需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若伴有肿瘤高危因素、肿瘤家族史等,癌症筛查体检则必不可少。男性需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