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大医学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北大医学发展理念,践行大学临床医学+X战略,布局北大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探索建设跨学部、跨学科交互融合、创新发展的学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
年3月起,北医官微开设了“科研成果扫描”栏目,为读者及时介绍北大医学最新科研成果。时至今日,本栏目将持续为您呈现,共同见证北大医学“双一流”建设成果!
课题内容
发表期刊
作者
人类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的体细胞突变克隆扩张
Science
徐涛
抗胸腺球蛋白用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同胞相合移植: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
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
*晓*
常英*
微波合成的可视化纳米共价有机聚合物用于增强的肿瘤光动力治疗
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
张强
基于细胞外囊泡的抗癌纳米药物的“吃我/别吃我”组合策略
JournalofExtracellularVesicles
张强
负载siRNA纳米盘上的各向异性配体通过调节纳米—生物互作产生独特抑癌作用
Biomaterials
张强
几何匹配烷烃辅助液相合成二维超薄纳米片
NanoEnergy
刘燕
周永胜
生物矿物前体形成起源于钙、磷团簇从内质网到线粒体的运输
AdvancedScience
刘燕
糖的立体化学通过影响糖与芳香体系相互作用调控糖肽自组装
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
董甦伟
绿光基植入式可降解纤维调控骨组织再生
SmallMethods
王宇光
时空联合温敏性多肽融合干扰素与替莫唑胺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免疫化学治疗
Biomaterials
高卫平
详细内容即刻呈现
01
人类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的体细胞突变克隆扩张
Macroscopicsomaticclonalexpansioninmorphologicallynormalhumanurothelium
成果简介
年10月2日,医院泌尿外科徐涛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白凡课题组合作发表了题为“Macroscopicsomaticclonalexpansioninmorphologicallynormalhumanurothelium”的研究论文。医院泌尿外科杜依青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工作系统地研究了组织形态正常的尿路上皮组织中,体细胞突变的发生与积累,以及突变克隆的扩张和演化规律。
在徐涛和白凡课题组前期的一项关于多病灶尿路上皮肿瘤基因组的研究工作中(相关结果发表在杂志《EuropeanUrology》中,IF=17.),在其中一个病例组织形态学正常的尿路上皮组织中检测到了大量的体细胞突变。这个偶然的发现促使两个课题组开展针对组织形态正常的尿路上皮组织中体细胞突变积累这个问题的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科学研究。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激光显微切割和全外显子深度测序技术,对来自于个尿路上皮肿瘤病例的个肿瘤组织以及个组织形态学正常的癌旁尿路上皮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部分组织形态学正常的尿路上皮组织中已积累大量的体细胞突变。单碱基突变特征的分析结果提示突变特征SBS1,SBS2,SBS13,SBS5以及SBS22均一定程度导致了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突变的发生。其中,SBS22导致了本研究中大多数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突变的发生。以往研究表明,SBS22对应的致癌因素是诱变剂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的作用,已经被广泛地报道与肝癌和膀胱癌等肿瘤的发生相关。在进一步针对突变负荷和克隆扩张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将正常尿路上皮组织分为两组:AA导致突变组和其他因素导致突变组(非AA组)。AA组尿路上皮组织的突变负荷及克隆扩张大小均显著高于非AA组。克隆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在一些病例中,多个正常尿路上皮组织的突变克隆独立起源并独立扩张、演化;但在个别病例中,由AA作用引起的突变克隆发生了剧烈的扩张,克隆大小达到了惊人的平方厘米级别。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癌旁组织形态学正常的尿路上皮组织中体细胞突变的积累以及突变克隆的扩张和演化,构建了全面的正常尿路上皮细胞突变图谱,为进一步理解尿路上皮癌以至其他肿瘤的早期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简介
徐涛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副所长。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在SCI期刊和国家统计源杂志发表论文余篇。目前兼任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及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及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CurrentOpinioninUrology》中文版副主编,《BJUI》中文版副主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内镜杂志》《实用医学杂志》《协和医学杂志》等编委。
02
抗胸腺球蛋白用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同胞相合移植: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
AntithymocyteGlobulinforMatchedSiblingDonorTransplantationinPatientsWithHematologicMalignancies:AMulticenter,Open-Label,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
成果简介
年10月10日,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大血研所)*晓*教授团队发表了关于抗胸腺球蛋白用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同胞相合移植的研究结果。这是一项针对同胞相合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策略优化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研究。同胞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预防经典方案为环孢霉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CsA+MTX+MMF),II-IV度aGVHD发生率为20%~30%,尤其是年龄≥40岁中老年患者,II-IV度aGVHD可高达35.4%,因此移植后aGVHD预防策略亟待优化。针对年龄≥40岁、接受同胞相合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4.5mg/kg联合经典aGVHD预防方案,对照组为经典aGVHD预防方案,试验组有效降低移植后II-IV度aGVHD发生率(试验组vs对照组为13.7%vs27%,P=0.),同时改善无GVHD-无复发生存(GRFS:试验组vs对照组为38.7%vs24.5%,P=0.),显著降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试验组vs对照组为27.9%vs52.5%,P0.),显著减低重度cGvHD(试验组vs对照组为8.5%vs23.2%,P=0.)。不增加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NRM)及CMV/EBV/IFD/血流感染风险。本研究是全球第一个证实ATG在环孢霉素A时代可以有效预防同胞相合移植后aGVHD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ATG的GVHD预防作用具有普适性,不依赖于基础GVHD预防方案及移植类型。
欧洲骨髓移植学会(EBMT)现任主席NicolausKr?ger教授在JCO同期撰文《PreventingGraft-Versus-HostDiseaseWithoutLosingGraft-Versus-LeukemiaEffectAfter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对本文进行专门评述:本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想境界——降低抗宿主病且不影响抗白血病作用提供了良好证据;无复发、无抗宿主病的生存对患者意义非凡。
北大血研所是全球最大及最顶尖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原创性的“北京方案单倍型移植体系”,成为目前全球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单倍型移植体系。这项在同胞相合移植患者中使用ATG研究的成功也提示了以ATG及G-CSF为基础的“北京方案单倍型移植技术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普适性的移植方案向不同移植模式推广。
作者简介
*晓*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入选杰青、万人领*人才。任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余篇,包括NewEnglJMed、LancetOncol、JClinOncol、Blood等,入选—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医学);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与进步奖,以及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干细胞成果转化奖等。
常英*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学系主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承担“”项目等课题。在JClinOncol,Blood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及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03
微波合成的可视化纳米共价有机聚合物用于增强的肿瘤光动力治疗
StrengthenedTumorPhotodynamicTherapyBasedonaVisibleNanoscaleCovalentOrganicPolymerEngineeredbyMicrowaveAssistedSynthesis
成果简介
年9月9日,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暨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强教授团队发表了有关纳米级共价有机聚合物研究的主要成果。
近年来,共价有机骨架(COFs)和共价有机聚合物(COPs)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可调的孔径、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