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世界里,给孩子找出发热的原因并不简单。这甚至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毕竟,发热可能是孩子的唯一症状,小一点的孩子也可能说不出哪里疼,更何况,当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儿科就是一门哑科。
而其中的一个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忽视,或者被其他表现给误导的原因是,泌尿道感染。
目录
到底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那病原体是怎么进入尿液里的呢?
那男孩的尿道长,是不是就不会有泌尿道感染呢?
既然发热可能是孩子的唯一症状,医生是怎么确诊的呢?
验尿后,怎么解读报告
如果孩子发热,怀疑泌尿道感染但是还没有确诊,要接受治疗吗?
孩子好转了!还需要注意什么,做点什么吗?
一到底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要懂得什么是泌尿道感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泌尿道,知道尿是经过哪几条路被排出的。
由上图可以看到,通常来说,尿液一旦被两边的肾给制造出来后,就会经过每个肾独有的输尿管被放到膀胱储存着,一直到准备尿出来的时候从尿道里排出。
而泌尿道感染,就是指在从肾到尿道的任何一个部分被某个对尿道有害的病原体「劫持」后,让人觉得非常不适的情况。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没有任何症状的孩子的尿里意外地发现了细菌,通常我们并不会去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题外话:我们会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无症状菌尿」)
二那病原体是怎么进入尿液里的呢?
在泌尿道感染里,病原体有两个进入尿液里的「路线」。
1.从尿道往上升的路
这是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了。
理论上,尿液从生产到储存的过程中都应该是无菌的。尿液本身的浓度、酸度和存在的抗体可以抑制大多数细菌的生存。
而且,因为尿液是在肾脏中持续地生产并单向地运输,再加上膀胱的构造,尿液不应该能够从储存的膀胱里回流到输尿管里。
况且,我们在小便的过程中,在膀胱里储存的无菌尿液会通过物理的作用把尿道里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给「冲走」。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保护我们自己的泌尿系统不被外部的病原体给侵入。
但是有时候,当这些保护措施的某一项没有做到位,比方说,有一些孩子的反逆流结构不健全,尿液能够从膀胱回流到输尿管里;或者说,因为孩子在学会了憋尿后会长时间地憋着,使尿道的清洗频率变得更少。
这时候,在尿道附近的病菌,特别是从肛门被带到尿道的肠杆菌就有机会从尿道慢慢地「爬进」膀胱里或者更高处,引起泌尿道感染。
当然,光靠保护措施的失灵还不够。通常来说,这些病菌的身上还长满了菌毛。这些菌毛也是病菌侵入我们的泌尿系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些菌毛就像触手那样,能让病菌牢牢地抓住泌尿道表层的细胞以防被冲走。
而在某一些少数情况,病原体并不是由于保护措施的失灵自己进去的,而是有人为帮助的。这种情况通常在需要插入导尿管的孩子上比较常见。
由于导尿管是从尿道外部插进膀胱里的,如果无菌技巧没有做好或者放置导尿管的时间过长,就有可能把任何病原体(也就是说包括病*和霉菌)从外部带进膀胱里,并给时间让病菌在导尿管这个异物上繁殖。
2.从肾脏往下降的路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由这条路径引发的泌尿道感染是非常不常见的。但是对于新生儿,有一些医生认为这可能是新生儿的主要感染途径。
当某一种病原体侵入了我们的身体之后,它们能够通过血管这个「快速通道」,通过血液的流动直接到达各个内脏,其中就包括肾脏。
不过不管是从哪一条路径导致的泌尿道感染,由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对病原体产生攻击,当战场是在膀胱的时候,就会引发膀胱炎;当战场是肾脏的时候,就会导致肾盂肾炎。这些炎症就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症状,让我们不适。
三那男孩的尿道长,是不是就不会有泌尿道感染呢?
由于男女的不同生理构造,男孩子的尿道比女孩子长,这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患泌尿道感染的几率比女性低。
但是这并不代表男孩子就不会有泌尿道感染。其实根据统计发现,在一岁之前,男孩子反而比女孩子更容易患上泌尿道感染。
具体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另外的一些统计还发现,这可能跟包皮有一点关系。统计发现,没有割包皮的男孩子比割了包皮的男孩子患泌尿道感染的风险高出了4到8倍。
等等!虽然表面数据上是这样的,但是美国儿科学会发现,绝大多数不割包皮的孩子并不会患上泌尿道感染。所以不要单单因为读到这里,单单因为这个原因而带上孩子去割包皮。
为什么包皮跟泌尿道感染有关系?科学家们用研究结果给出了两个解释:
可能是因为没有割包皮的皮肤更容易被病菌吸附。
可能是因为尿道被包皮挡住了,使尿液不容易排出。
这两种情况都会随着成长,在一岁左右有所改变。但是不管如何,男孩子还是有可能患上泌尿道感染的,不能单单因为性别被排除在外。
四既然发热可能是孩子的唯一症状,医生是怎么确诊的呢?
验尿!大一点的孩子还能告诉医生们到底哪里疼,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发热真的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的唯一症状。
即使医生们发现咽喉或者其他地方有炎症,也并不能因此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当然,同时感染两处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也不应该过度检测)。更麻烦的是,医生们也不能通过发热来区别到底是膀胱炎还是肾盂肾炎。
所以,验尿就成为了医生们确诊的唯一途径。目前大多数机构都建议对以下的情况取尿做化验和培养:
当怀疑两岁前的孩子有泌尿道感染并满足任何以下条件:泌尿道感染的病史,发热超过39摄氏度、持续超过24小时或者找不到原因,病态表现,非黑色人种(题外话:这可不是种族歧视,只是黑色人种比较不容易患泌尿道感染;如果非要说是种族歧视,那歧视的是皮肤偏白的那些人)。如果孩子被割了包皮,则需要满足前面的至少两个条件。
当怀疑两岁以上的孩子有任何泌尿道感染的症状:腹痛、背痛、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尿失禁、肉眼血尿。如果孩子被割了包皮,则需要满足至少两个症状。
任何有泌尿道生理结构异常或者有家庭泌尿道异常史,并且发着烧的孩子。
用来化验和培养的尿液应该是「干净」的。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这意味着在获取尿液前应该首先用水清洗尿道周围,然后小便时,先尿到马桶里一部分用来冲洗自己的尿道,然后憋住,再用无菌容器接住剩下的尿液(这在医学上叫做「中段尿」)。
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入厕训练的孩子通常不会憋尿,以这种方式来获取尿液并不合适。这时候,通常需要使用导尿管或者耻骨上抽尿的方式来获取尿液。
获取「干净」的尿液之后,尿液应该尽快地送到检验部门进行化验和培养。如果送得太迟,结果就可能不准确了。
五验尿后,怎么解读报告
通常来说,化验是通过把试纸放入尿液中一会儿,然后放入机器自动解读的。有时候,检验人员还会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尿液来确定细胞数量和晶体。
化验的好处就是快。患者通常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拿到结果。这时候,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