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每个人都敬而远之的话题。
但其实癌症离我们并不远,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万,即平均每天有1万多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其中,发病率前五位的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占癌症新发病例总数的57.4%。
为何癌症发病率连年攀升?癌症防治怎么做?距离精准治疗还有多远?不久前,中华肿瘤大会在南京召开,《健康周刊》记者采访多位院士专家。
恶性肿瘤危害生命健康提高认识是关键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江苏省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我省每年约有27.02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以及16.86万例因癌症死亡病例。平均每天约有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有将近人因癌症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万,首次正式取代肺癌(万)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占所有新增癌症患者的11.7%。
“其实不仅是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医院妇幼分院副院长殷咏梅表示,癌症增速变快背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良生活习惯和快节奏生活造成现代人身心压力不无关系。
医院院长、消化内科专家鲍军介绍,大数据显示,只有10%-30%的癌症可以归结为基因突变,接近90%的癌症都可以追溯到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约6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通过减少危险因素来预防的。因此,癌症防控一体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诊疗手段日新月异,一些肿瘤在早期被诊断出来,也会表现为癌症发生率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对于医生来说容易误诊及漏诊,误诊率高达50%以上。绝大多数患者从发病到确诊需要5-7年。”医院老年消化科主任、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主任汤琪云专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全世界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系统研究从年开始,时至今日医院,对该疾病的诊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随着国内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的明确,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正从罕见疾病走向罕少见疾病,越来越得到医学界重视。
新技术新药物加速发展或可带来新机
“近年来,由于医疗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研发,我国肿瘤诊治的整体水平已有大幅提高。”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表示,在肿瘤诊断方面,涌现出一批新型诊断技术,传统的医学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衍生为新兴的分子影像学,在早期精准诊断、术中导航以及肿瘤微环境成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病理诊断从传统的组织病理、细胞病理逐渐转变为分子病理技术。分子病理的兴起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依据,在疾病的诊断分型、指导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唐金海提到,在肿瘤治疗方面,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更趋于微创化、精细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局部治疗的方向将是数字化、智能化,在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器官功能与生活质量。肿瘤的系统性治疗则已迈进精准医学时代,随着肿瘤学者对分子生物学与肿瘤免疫学的深入认识,肿瘤药物治疗领域发生革新,传统的化疗逐渐被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所替代。目前几乎所有肿瘤的药物治疗均已脱离单一化疗的模式,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成为肿瘤全身治疗的主要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医院分子肿瘤学研究室主任詹启敏也谈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他表示,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一系列生物技术的发展,能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分子生物学在更微观的层面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可以更好地掌控肿瘤内在的变化规律,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判断耐药性,无论从临床治疗实践还是肿瘤防治层面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有一组数据令人稍感欣慰,根据相关统计,发达国家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中国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这一数字也高达80%以上,上海市乳腺癌五年生存率甚至已经达到了92%-93%。“经济发达城市人们对自身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