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上海新冠疫情一直处于严峻阶段。3月29日,心功能医院组建医疗队的指令后,马上带头报名参加,并积极动员科室成员,刘丽丽、谢燕、孙黎婕、李妍艳也踊跃报名。刘丽丽医生的爱人因为疫情原因在杭州不能回沪,家里还有年幼的儿子,但是她说,她是一名*员,必须冲锋在前;孙黎婕医生的爱人是一名人民警察,自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但她说,只有早日击退疫情,才能真正实现家庭的大团圆;李妍艳医生自疫医院,作为一名老*员,她说,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
左一谢燕医生整装待发
4月1日这天本是谢燕医生的生日,但是她说生日年年有,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谢燕就出门了,医院与大部队集合后立即出发前往社区。这时天空渐渐的光亮了起来,安静的城市,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冷清和孤寂。大巴车一会就到达了对应的点位社区,做好防护后她和搭档马上开始核酸采集,由于小区人口众多,中午短暂的半小时就餐时间后就马不停蹄继续采样,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共完成人份的样本采集,这时她的双腿双手已像棉花一般无力,医院就软塌塌的瘫在了床上。她和队员们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核酸采集任务。
4月4号,全市开始第二轮全员核酸大筛查,刘丽丽、孙黎婕、李妍艳被安排在这天参加核酸采样。凌晨4点她们就起床了,刘丽丽医生怕醒不来还订了好几个闹钟,5点不到,天还没亮她们已经出发前往了各自的点位。与此同时,心功能室的同事们都在工作群为前方战士加油打气,唐文*主任一再叮嘱要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护。这天刘丽丽医生站了一整天,腿都麻了,手也没有了知觉,而且她所在的社区为老小区,卧床老人比较多,需要上门采集,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爬好几个五楼后她已经不能说话,喘不过气来了,一度瘫坐在楼道上。她说“作为一名*员,我的付出不算什么。”孙黎婕医生所在社区是内环最大的社区,常住人口超5万,拥有4个居委会,人口密度极高,时间紧、任务重,核酸检测安排紧凑,一直到下午4点才吃上午饭。忙于采样的孙黎婕医生已然忘记了她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此时坐下来才感到阵阵剧痛袭来,腰也无法直起来。但是能够完美的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她仍然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经过一天的奋战,李妍艳医生拖着医院,但她只是淡然的说“确实很累,但我是*员,在抗疫一线的并不只有我一个,守护一方群众是我们的职责!”
李延艳医生在采样途中
4月10日医院再次召集支援普陀核酸采样志愿者,孙黎婕和刘医院的通知后又在第一时间再次报名参加。当天气温高达30多度,孙黎婕医生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全身冒着大汗采集了个样本后,她突然感到右眼一阵阵剧痛,一直无法缓解,但是她看到点位采样任务还非常艰巨,她无暇顾及右眼的剧痛,咬着牙继续完成了一天的采样任务,医院,眼科医生检查后诊断为急性眼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眼科医生给予处理后,给她的右眼睛敷上了纱布,孙黎婕医生却用轻松的口气笑着跟我们说“独眼龙回来了”。另一边,刘丽丽医生不敢喝一口水,防护服里的汗水顺着前胸和后背往下流,浸湿了里面的衣服,此时刘丽丽医生只想尽快完成任务,采样结束时刘丽丽医生感到头有点晕,脱掉防护服后才有点缓过来。
孙黎婕医生在采样现场
刘丽丽医生在采样中
当前,上海本轮疫情防控已进入决战的关键时刻。“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行动方向。”心功能室全科上下共克时艰、奋勇前行,为守护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图文
心功能室?谢燕
编辑
宣传处
猜你想看
肾病患者出现什医院随访?
今天的药,你吃对了吗?——慢性肾脏病患者居家用药的注意事项
心跳不正常,四类人需装起搏器
低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要警惕肺结核
医院于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建,上海市医院是普陀区唯一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上海市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心身医学科、消化内科,上海市中医示范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入选上海市级平台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牵头的运动-神经-精神学科群,心内科牵头的循环-呼吸-胸外学科群,消化内科牵头的消化-普外-内分泌学科三个优势学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牵头的血液-肿瘤-影像-病理-检验学科群、妇产科牵头的妇产-泌尿-肾脏-生殖学科两个特色学科群。医院整合学科优势,基于多学科合作,血液内科建立的难治复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体系入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并成功打造三个国家级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干细胞联合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
医院作为一所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
上观号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