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 [复制链接]

1#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大拇指---预防篇:


  1、肿瘤是什么?


  肿瘤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已达.9万人,致死人数已达.8万人。


  肿瘤是指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各种内在和外界的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发生的过度而不协调生长所形成的异常新生物。通俗地讲,如果把各种传染病看作是外界生物对人体的侵袭,那么肿瘤便是人类自身细胞的“叛变”。


  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则是常说的“癌症”。良性肿瘤,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种良性的疾病,它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缓慢,一般不会侵蚀和破坏邻近的组织器官,也不会向远处发生扩散转移,因此它的危害相对来说较小。恶性肿瘤生长速度通常比较快,并具有侵袭性及向远处扩散和转移的性质,会对人体会产生严重危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死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才普遍“谈癌色变”,对癌症心存恐惧。


  2、哪些因素会导致肿瘤?


  中国最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


  4种行为因素: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7种饮食因素: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


  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


  2种代谢因素:体重超标、糖尿病


  2种环境因素: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


  8种感染因素:


  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6种病*:乙肝病*(HBV)、丙肝病*(HCV)、人乳头状瘤病*(HPV)、EB病*(EBV)、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人类疱疹病*8型(HHV-8)


  1种寄生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3、我国癌症现状


  年全球将有约万癌症新发病例及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亚洲在后者占近七成。数据显示:中国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便占21个。


  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前10位分别是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全球每死亡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占将近24个。平均每天都有多人死于癌症,每分钟就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


  中国每年新发病例.9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按地域区分:华南最高,西南最低。总体城市高于农村。城市地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农村地区: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及宫颈癌高发。


  ·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


  ·我国癌症发病首位:男性-肺癌,女性-乳腺癌


  ·肺癌仍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与感染和贫穷有关的癌症发病率有所下降(食管癌,胃癌,肝癌)


  ·与生活方式西化有关的癌症疾病负担迅速增长(结直肠癌、乳腺癌)


  ·我国传统高发而预后较差的肿瘤死亡率在逐年降低(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


  ·需要注意的是,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死亡率仍具有上升趋势。


  4、癌症可以预防吗?


  癌症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5、怎样预防癌症?


  《*帝内经》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治未病”思想包括: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3、既病早治、防其转变;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这些可做为防治恶性肿瘤病的基本原则,和现代医学的肿瘤三级预防有异曲同工之妙。肿瘤的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消除各种对人体产生致癌因素,使癌症不发生,是最彻底最理想的防癌方法。牢记四字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定期体检。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级预防核心是:定期体检,规律性体检。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以期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阻断疾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当前的医学技术手段,早期发现就能早期治疗,就能取得好的疗效,治愈率非常高。发现癌前期病变并在真正发病前干预,是二级预防的理想目标。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已发生癌症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尽力提高生存率和肿瘤控制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副作用,减轻由癌症引发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预防概念的广义延伸。关键点在于规范化诊疗,即涉及癌症诊断及治疗的每个环节都应规范,保证治疗方法和治疗流程是正确的、先进的、权威的。


  6、癌症会传染吗?


  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人体自我保护功能。因为恐高,许多人避免了跌落致死;因为怕血,许多人从此心中向善不事杀生;因为怕火,许多人避免了烧伤烫伤。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对癌症心存恐惧,担心癌症也会传染给自己,尤其是看到一些“家族性癌症”的现象,更是视其为洪水猛兽。对癌症患者敬而远之甚至是冷暴力驱逐。导致癌症患者很难回归正常生活,造成相对紧张的生存状态。恶化了患者与其他人的正常社交。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癌症本身会传染。大量的数据表明,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医生和护士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正确认识癌症,就会正确对待与癌症患者的相处。不仅可以和癌症患者握手,也可以和癌症患者同桌共餐。


  虽然说癌症不会直接传染,但是癌症患者身上若是带有致癌病*,则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祸根,已被证实是人乳头瘤病*(HPV)感染了,此外,幽门螺杆菌和肝炎病*也分别是引起胃癌和肝癌的重要病因。这三种导致癌症的病*或细菌都有一定传染性,所以更要注重预防。


  7、癌症到来有哪些预警信号?


  癌症之所以难对付,主要原因还是发现晚。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下,肿瘤被发现时,80%的病人已经是中晚期。肿瘤难发现,并不等于无法早发现,只是很多人在平时不愿意了解肿瘤预防的知识。其实,很多肿瘤侵袭时,机体都有早期报警信号,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就会早期识破肿瘤。


  为便于记忆,我们将肿瘤的早期报警信号总结成容易记忆的“五字诀”,即:血、块、痛、烧、减。


  1、血(出血):除了女性正常月经以外,人体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的出血,并且迁延不愈,都有可能是肿瘤的早期报警信号。


  1)不明原因鼻出血,排除外伤、外力、天气干燥或高血压所造成的一过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病等肿瘤;


  2)咳血、痰中带血,排除天气干燥、牙龈出血或过劳引起的暂时性出血,可能是肺癌的表现。


  3)尿血,特别是出现无痛性血尿,伴有腰部不适,可能是膀胱癌、肾癌;


  4)大便带血,如果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5)女性乳头出现血性分泌物,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导管肿瘤;


  6)女性绝经后,又发现阴道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表现。


  2、块(异常肿块):肿瘤尤其是实体肿瘤,相貌丑陋,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不规则的肿块。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肿块,特别是伴有瘙痒、溃烂、渗出等;


  2)乳房发现不规则肿块,双侧不对称,尤其是出现“橘皮样”改变,极有可能是乳腺癌;


  3)甲状腺发现肿块,突然发不出声音或者声音突然变得嘶哑,除了看内分泌科外,还要到肿瘤科看一下,以免甲状腺癌、喉癌等肿瘤漏诊。


  3、痛(疼痛):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都可能是肿瘤早期信号。


  1)头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喷射状呕吐更为危重),视物不清,这可能是脑瘤的表现,也可能是肺癌等肿瘤流窜到脑部(脑转移)造成的。出现上述症状,一些患者往往只是去神经内科就医,但是,一定要看过神经内科之后再到肿瘤科咨询一下,排查一下是否有脑部肿瘤,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2)颈部疼痛,伴有压迫感,紧缩感,发硬,出现颜面部水肿,这可能是肿瘤侵犯压迫人体上腔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


  3)胸骨后疼痛,灼烧感,下咽不顺,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贲门癌、胃癌的表现。


  4、烧(发烧):发热时间超过一周尤其是超过十天,一定要考虑感冒之外的疾病,除了合并的肺部感染等,肿瘤的嫌疑也不能排除。如果持续发烧,尤其是长期低热,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盗汗(晚上熟睡后出汗)等,儿童要警惕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家喻户晓已故童星邓鸣贺,白血病就是这样发现的),成年人要排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肿瘤来袭的可能。


  5、减(体重减轻):成年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在排除甲亢、糖尿病、结核等疾病后,有可能是消化道肿瘤、肾癌、淋巴瘤等肿瘤在作怪。因为肿瘤这个贪吃的家伙在与我们的机体争夺营养,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被肿瘤偷走了。如果体重减轻的同时,伴有肤色发*和疼痛,更要积极检查,排除“癌中之王”胰腺癌等肿瘤的可能。


  当然,肿瘤一旦造访,肯定会有很多动静,除了上述五大表现外,还可能会有其他表现。当上述“血、块、痛、烧、减”这些症状出现时,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警惕肿瘤来袭。


  8、运动真的能防癌抗癌?


  俗话说: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倡运动,这是因为,人体各种机能的有效运转缺少不了运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有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不爱运动的人也大为存在。但是,运动和健康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它是保持健康的灵丹妙药。


  运动的确能够防癌,经常运动者的免疫机能较好,这是抗癌的第一道防线。运动预防癌症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但需要提醒,这里指的运动都不是剧烈的运动,而是长期的,有恒的有氧运动。运动能增加免疫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就被消灭。相反,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容易患癌。运动本身也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对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运动还可改善人的情绪,运动时大脑会产生能引起人体身心愉快的物质,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对战胜许多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


  9、癌症会遗传吗?


  就目前病因学研究结果看,癌症与遗传有关,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易感人群和高癌家族成员也不是对任何癌症都易感。但是得癌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一些。这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某些恶性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家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罹患恶性肿瘤,家庭其他成员在这方面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家族的人,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往往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某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的家族聚集性。


  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从发病到晚期一般需要5-20年,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早预防、早干预,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建议向医生咨询家族癌症遗传的相关特征,定期进行筛查,最好每年12次。


  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常见的化学致癌物有霉变食品中的*曲霉菌,石油和熏烤类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多环芳烃,腌肉和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等。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也有助防癌。注意膳食均衡、规律运动,保持合理体重,改掉作息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10、癌症和饮食有关系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常言道:“病从口入”,肿瘤也不例外,有相当大一部分肿瘤是“吃”出来的。一个“癌”字三张口,“胡吃海喝加瞎抽”,“癌”字似乎也在形象的告诉我们,它是“一口一口堆积如山,吃出来的疾病”。肿瘤其实是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预防的!这句话在全球肿瘤医生口中基本上都是通用的。权威的科学实验结果和科学调查证实:约35%的癌症和饮食因素有关。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曾发布报告,提出预防癌症的10条建议,其中6项内容与饮食有关。近年来,多家研究机构也发起各种研究去佐证它。


  坏消息是,肿瘤常常因为我们胡吃海喝而来袭!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老百姓的餐桌也一年比一年丰盛,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大米白面,想吃就能吃到啥。很多人在饮食上存在诸多误区,特别是一些崇尚“舌尖上美食”的年轻人,在饮食上坚持“嘴巴享福、胃肠受罪”的错误选择,“胡吃海喝加瞎抽”的年轻人大有人在。坚持合理饮食“五字诀”,就可远离诸多肿瘤。合理饮食“五字诀”:苦、酸、素、新、淡。


  苦(苦味的食物):美国科学家认为,苦瓜、苦丁茶、野菜等苦味食品,是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其主要成分中的氰化物对正常细胞无破坏作用,但对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并能抑制癌细胞中的细胞色素化酶,使之发生代谢障碍而“自杀”死亡。


  “酸”(酸味的食物):苹果(有酸有甜)、葡萄、桔子、橘子(也称橙子)、菠萝、提子、酸枣(也称山枣、野枣)等酸味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一定防癌抗癌作用。酸奶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为乳酸,抑制大肠内腐败菌类的繁殖,减少*素的产生,并吞噬致癌物质,对结直肠癌等肿瘤君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素”(植物性食物):大豆、薯类等粗粮(大米、白面等精细食物之外的主食,统称粗粮),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富含纤维素,常吃可刺激肠蠕动,缓解便秘,加速肠道有*、有害及致癌物质的排泄,对结直肠癌等肿瘤君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新”(新鲜时令食物):科学家分析,生的新鲜时令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里含有醌和酚,醌可冲淡致癌物质并加速其排出体外;酚可阻止癌细胞的代谢。另外,蔬菜内的干扰素可将癌细胞拒之体外,而新鲜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可使患癌的机会减少1/3。


  “淡”(清淡低盐食物):肿瘤流行病学专家调查表明,高盐饮食与胃癌等肿瘤君的高发有关,如果每天吃10至15克盐,胃癌发病和死亡率便会增高。原因是高盐饮食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造成胃粘膜发炎、肿胀、溃疡、出血、萎缩,容易发生癌变。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食指---筛查篇:


  1、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癌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癌症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浸润癌,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需十几年的时间,但为什么很多人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肿瘤专家们给出了三种原因:第一:“讳疾忌医”,小病拖成癌;不少人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总觉得自己得的是小病,医院看医生,或者“不看病,就没病”,结果小病拖成了癌;还有的患者轻信偏方、自己乱用药物,不仅耽误了治疗,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第二:不少癌症的早期症状与普通疾病症状相似,容易被忽视;发现癌症早期症状也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早期的症状,都被大家忽视了。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症早期征兆的参考。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一些预警信号。


  第三:体检、做检查时方法不对。虽然以上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的,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但是需要提醒大家重视,一旦出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另外要注意的是,癌症早期甚至晚期都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推荐适龄人群或某些肿瘤高危人群主动进行防癌筛查。


  2、癌症如何早发现?


  上文我们提到,癌症到来之时会有一些预警信号。除此之外,定期做防癌体检,也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部分癌症,都可以归为慢性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均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早期信号,就可以有效地挽救生命。要早期发现肿瘤,除了个人应重视身体的微小变化、及时就医外,定期做防癌体检也是早发现肿瘤的重要途径。防癌体检的目的,是发现早期肿瘤或者获取受检者高危因素,从而预防肿瘤的发生。防癌体检由肿瘤专科医生来完成,体检项目由目前肿瘤专业公认的检测手段组成。


  3、年年体检,为什么癌症还是没查出来?


  如今人们都重视健康体检,然而,年年体检,却仍难以发现早期癌症。很多人都是因为医院就诊,才发现癌症已到了中晚期。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大多数常规健康体检是基础体检,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胸片等,这些检查项目针对的并不是癌症。其次,早期癌症体积微小,常规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再次,有的癌症生长在隐蔽部位,善于玩“躲猫猫”,造成漏诊。最后,癌症善于打游击战,浸润转移是癌症最险恶之处,让人们防不胜防。


  众所周知,癌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根治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但遗憾的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筛查能够早期发现的癌症很少,目前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只有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而日常我们看到的癌症患者,大多都是因为出现了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临床症状就医后才被确诊的。


  1、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有什么区别?


  防癌体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所谓常规体检,一般包括血脂、血压、血糖、乙肝五项、腹部B超的检查。而防癌体检则不同,所谓防癌体检,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查出早期的肿瘤,同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发生癌症的高危因素。一般的健康体检,通常不包括肿瘤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防癌体检特指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如防肺癌体检,体检时注重肺部CT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


  2、哪些人需要做防癌体检?


  第一、年龄因素40~50岁是癌症的高发年龄,一般认为40~65岁的人都应该定期进行防癌体检。鉴于多数癌症有年轻化趋势,体检起始的年龄可提前。


  第二、性别因素男性应注重像肺、肝、食管、胃、结直肠、鼻咽、胰腺、肾、膀胱、喉、胆囊、甲状腺等的检查,女性除做以上项目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乳腺、宫颈、子宫、卵巢等妇科检查。


  第三、遗传因素许多癌症有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学研究也证明癌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因此,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家族成员中有一种或几种癌症患者的成员,应尽早定期做防癌体检。对于几代家族中都有同样癌症病史的成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心理因素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如果人的情绪或心理长期压抑,则会抑制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


  第五、生活方式营养不平衡、饮食不卫生、经常不运动、烟酒不节制、心理不平衡、睡眠不充足、生活不规律、劳役不结合等均为与癌症发生有关的生活方式。


  第六、地域和职业环境某种癌症高发区人群应特别注意做有关检查。生活环境受致癌物污染严重的人员,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紫外线或有*化学物质(如亚硝胺、苯、砷、偶氮染料等)的人员,应列为防癌普查的对象。


  6、防癌体检有哪些检查方法?


  防癌体检有五大“法宝”:“体、验、影、理、断”,即“体格检查,抽血化验,影像检查,病理诊断,基因诊断”入院后,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特点,为您量体裁衣、有计划有步骤地用这五大“法宝”。


  (1)询问病史:仔细了解发病的经过,对肿瘤早期发现十分有益。


  (2)体格检查: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传统的身体检查,即视、触、叩、听具有重要的意义。


  (3)常规检查:定期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在必要时可做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检查,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4)影像检查:包括X线透视、拍片、各种造影、体层检查(CT)、ECT、磁共振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


  (5)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6)内镜检查:包括食管镜、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宫颈镜。


  (7)放射免疫学检查:EB病*抗体检测等。


  7、“一滴血就能检测癌症”是真的吗?


  “一滴血就能检测癌症”这种说法已经被多次辟谣,这个“测”不是“检测”而是“监测”。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尚没有某一项万能的肿瘤标记物。事情起源于几年前一位清华教授罗永章教授的研究“一滴血可测癌症”,很快在网络上发酵,但接着又有了辟谣文章,这个“测”,不是“检测”,而是“监测”。其实,作为该项技术的发明人,罗永章教授早在年就曾解释,“一滴血检测肿瘤”的说法很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具体的监测方法是:癌症病人在治疗前检测一次,在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人热休克蛋白90a(Hsp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可以持续地监测。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迄今为止,医学界尚未发现真正完美理想的肿瘤标记物。通俗地讲,理想的肿瘤标记物指的是:特异性强,只要出现异常升高就是肿瘤;只有肿瘤病人有,正常人或者患炎症等其他疾病的人没有;不能“误诊”,没有肿瘤的正常人不能被误判为患肿瘤;敏感性高,只要病人患肿瘤,就会出现异常升高;不能“漏诊”,已经患肿瘤的人表现一定要高于其他人。


  8、什么是肿瘤标记物?


  肿瘤标记物,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大家每年做防癌体检是就能见到这个词。不过,很多人对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并不熟悉,认为肿瘤标记物提高了,就代表自己已经患上了癌症,其实不然,肿瘤标记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可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肿瘤标记物的血清水平一般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复发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当肿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可以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我们人体每天大约产生一万个癌细胞,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体内有癌细胞,不意味着就会得癌。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并且,肿瘤标记物升高并不等于患上肿瘤,因为有许多情况可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


  9、癌症发病真的有性别、贫富差别吗?


  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癌谱的构成与年水平基本相当,标化发病率水平基本持平,而发病人数有所增加,说明目前的癌症负担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所致。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而乳腺癌为女性发病首位。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相对女性较高,且发病谱构成差异较大。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在未来的肿瘤防控中应当重点
  城乡恶性肿瘤发病水平逐渐接近,恶性肿瘤负担差异仍然较为明显,表现在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城市。这可能与城乡癌谱构成差异有关,农村地区主要癌种以上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主,城市地区则以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高发。此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足,诊治水平相对较差,居民健康意识不足,也会导致农村地区的恶性肿瘤生存率相对偏低。


  10、防癌体检多久做一次?


  一次防癌体检的检查结果只能反映人体一定时间内的状况。血液学的检查结果经常发生变化,有时一天内的检查结果都不相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一般人群的体检一年进行一次,即使每年进行体检,也有可能在两次体检中间诊断癌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期癌”。间期癌的发生主要受筛查间隔时间、筛查设备与方法等方面的影响。有报道显示:对于乳腺癌的筛查,每年、每两年和每三年筛查一次的间期乳腺癌发生率分别集中在14.7%,17%~30%和32%~38%。


  所以,在每年进行体检而且在体检未见异常的情况下,如果有不舒服或者身体有异常的表现也应该及时就诊。对于一些癌症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恶性肿瘤、本人具有乙肝病*携带(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高)的人群等要缩短体检的间隔,必要时增加高端的检查方法。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中指---诊断篇:


  1、癌症是怎么分期的?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会听到病人家属咨询医护人员,癌症病情是早期的或晚期的说法等。这是社会上比较通俗的癌症分类法。在临床上癌症多采用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基于Tumor(肿瘤)、LymphNode(淋巴结)、及Metastasis(远处转移)三个维度对肿瘤病情给予评价。各维度的严重度则采用字母“X”或“0~4”的数值来表达。一旦患者的TNM分期值得以确定,这些值将会被组合成一个总体分期,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I、II、III、IV期。当然,每个大的分期下面可能还细分期,比如1a期,1b期,2a期,2b期,等等。


  这种分期,一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预后,也就是将来的结局,通常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总体分期越高则表明肿瘤已处于较晚期阶段,预后也会较差。二是为了指导治疗,不同的分期治疗策略也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即使分期相同,其预后也可有很大不同,关键取决于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有的恶性度低的肿瘤,即使到了晚期,疗效也相当不错,甚至可长期生存。因此,不必为“晚期”而一概烦恼、伤心,更不可讳疾忌医,放弃治疗。


  2、癌症是怎么扩散转移的?


  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所谓“转移”,是指癌细胞离开最初出现的部位(原发病灶),通过血液系统、淋巴系统或者其他途径,扩散到全身另外的部位,并在合适部位长出新肿瘤的过程。事实上,约90%的癌症患者,是由于癌症出现转移而去世的。癌症细胞具有转移能力,是癌症的一个重要致命特征,也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重要区别之一。


  癌症转移可分为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局部转移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附近的器官或组织,如淋巴结,但尚未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远处转移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可以转移到一个器官,也可能转移到多个器官。


  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称作“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


  3、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是什么?


  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许多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癌症。病理诊断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分析,小到细胞涂片,大至器官切除,甚至多器官切除。而病理技术的运用已经从单纯的一台光学显微镜发展到免疫组织化学酶标记,原位杂交FISH,甚至基因重排。因此,病理诊断已不仅仅局限于形态学,而是融合了各种技术的一个综合诊断学科,其重要性和准确性都在不断地提高。送检的病理组织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穿刺,活检之类的低创伤性的标本,并且对于癌症早期的诊断也开展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


  这种检查方法对于癌症的确诊率可谓是高达99%以上,而且误诊率也比较低,更重要是价格不高,因此临床上无论是什么样的肿瘤,都应该进行病理检查。作为现代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它的存在还不止确诊癌症一个而已,还可以确定癌症分期。


  4、癌症诊断有哪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超声


  超声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器官中的传播,对人体进行探测,提供组织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信息。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损伤、经济便捷等优点,但是对操作者和设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在防癌体检中,超声是最常应用的检查手段。


  2.数字X线摄影(DR)DR是采用X射线透过被检人体的不同组织结构时发生的不同衰减强度被平板探测器采集并转化为数字化图像的技术。DR具有经济实用、方便快捷、辐射剂量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等优点。采用胸部正侧位相结合的方法在常规防癌体检中对肺癌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效果。对于骨肿瘤的检出及诊断效果亦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对于直径小于5mm的早期肺癌价值有限。


  3.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CT


  CT是X射线对人体某部位按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经探测器转换为数字数据,进而重建构成CT图像的技术。CT设备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对病灶定性定位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高分辨率CT(HRCT)的运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相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效果更明显。但由于辐射剂量较大、价格较高等缺点不推荐常规防癌体检中使用,可作为防癌体检的补充手段进一步明确所筛查出的肿瘤性质。仅针对肺癌的高危人群推荐采用低剂量CT进行防癌的筛查工作。


  4.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把人体置于强磁场中,通过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的现象,被接收线圈接收并定位后,对数字数据进行重建而成像。核磁的成像方式更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核磁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清楚显示颅脑、脊髓、心脏、大血管及肌肉组织。对于实质性脏器的恶性肿瘤定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MRI检查无放射性损伤,但是由于检查的费用较高,耗时较长,检查限制较多等缺点,并不作为常规防癌体检项目开展,但可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如:乳腺为致密性腺体类型的女性、具有乳腺卵巢癌综合征家族史的女性等。


  5、什么是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PET-CT)是PET与CT的结合体,PET检查可以提供详尽的功能与代谢异常细胞的分子信息,而CT检查可以发现形态异常组织从而达到精确的解剖定位,通过一次显像可以快速、全面了解全身整体状况。目前,一次全身PET-CT检查仅需要约20分钟的时间,辐射剂量相当于一次腹部强化CT,加之某些机构的刻意宣传,因此,尽管费用相对较高,PET-CT还是被很多体检机构或个人追捧为“万能”癌症筛查手段。


  其实不然,PET-CT在定位肿瘤原发病灶、肿瘤分期、复发转移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PET-CT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并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

6、癌症诊断有哪些常用的内镜检查方法?


  常用的内镜包括鼻咽镜、支气管镜、胃镜、结直肠镜、膀胱镜等。鼻咽镜常用于鼻咽癌的检查与诊断,支气管镜可用于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及小型手术的直接施行。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结直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部位病变、肿瘤或溃疡,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通过膀胱镜可以不仅可以观察泌尿系统内的情况,直接找到膀胱肿瘤,还能通过输尿管插管窥镜,向输尿管插入细长的输尿管导管至肾盂,进行搜集尿液、估测肾功能、行肾盂造影术等操作,以了解肾、肾盂和输尿管的情况。


  7、有哪些常见的肿瘤标记物?


  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在防癌体检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包括以下几种:


  (1)甲胎蛋白AFP: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成年人体内表达量很低,当肝细胞发生癌变后AFP明显升高。AFP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当其测定值大于ng/ml且连续超过一个月,在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以及生殖腺胚胎性肿瘤后即可考虑诊断为肝癌。当然,有30%~40%的肝癌患者AFP为阴性,部分肝癌患者的AFP呈低浓度的持续阳性。AFP异质体有助于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对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同时检测游离PSA和结合PSA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对于45岁以上的男性,建议进行基线PSA的测定。当PSA在1~3ng/ml时,需要在1年内间断重复测定;当PSA测定值>3ng/ml时,需结合肛门指诊的结果,必要时做MRI进一步检查或病理活检。


  (3)癌胚抗原CEA:CEA的表达不具有器官特异性,主要见于结直肠癌,在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等腺癌患者中也有升高。尽管作为诊断的意义不大,但是持续性升高应密切检测,必要时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


  (4)CA:CA对卵巢癌的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性较差,在乳腺癌、肺癌中也可升高。鉴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目前尚未有较好的筛查手段,我们建议在防癌体检中包含CA的检测。


  (5)CA:不具有器官特异性,主要在腺癌中升高,其中以胰腺癌较为敏感,其他消化系统肿瘤中亦可升高,消化道炎症也可造成轻度升高。


  (6)CA:不具有器官特异性,主要在腺癌中升高,其中以乳腺癌较为敏感,其他如肺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等中也可升高。


  (7)其他常见肿瘤标记物如:CA、CA、NSE、HCG等。


  由于绝大多数肿瘤标记物与肿瘤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肿瘤可引起多种肿瘤标记物的升高,一种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来源也有多种可能,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肿瘤标记物组合来提高检测敏感性,防癌体检中也是如此。


  8、肿瘤标记物升高就是一定得了癌症吗?


  我们人体每天大约产生一万个癌细胞,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体内有癌细胞,不意味着就会得癌。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并且,肿瘤标记物升高并不等于患上肿瘤,因为有许多情况可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


  一、恶性肿瘤


  这是肿瘤标记物升高的主要原因。


  二、良性疾病


  许多良性疾病可能出现肿瘤标记物轻中度升高的情况。例如:肝脏良性疾病的患者:常出现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的升高;肾功能不全、银屑病的患者:常会出现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升高。


  三、药物使用


  例如:胸腺肽等生物制剂在使用后,可造成肿瘤标记物的一过性升高。


  四、特殊情况


  例如:吸烟者和妊娠期,都可能出现相应的肿瘤标记物升高。


  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原因并非只有恶性肿瘤一个方面,许多生理因素、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炎症及良性肿瘤等都可能造成肿瘤标记物的假性升高。


  肿瘤标记物升高会有这么多种影响因素,可见它只能发现“嫌疑人”,但是却不能“定罪”。所以当看到体检报告中出现肿瘤标记物单独一个升高的情况,不要过度惊慌,医院再次检查。


  9、肿瘤标记物正常可以排除癌症吗?


  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出现肿瘤标记物的升高,有些肿瘤自始至终都不表达肿瘤标记物,有些肿瘤在早期正常,只有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升高。因此,肿瘤标记物在正常范围之内也不能绝对排除肿瘤,以下几种情况下肿瘤标记物检测呈假阴性:


  (1)肿瘤组织中,产生肿瘤标记物的细胞数目较少;


  (2)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记物(主要是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3)肿瘤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产生的肿瘤标记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


  因此,不管是临床患者诊治中还是防癌体检中,肿瘤标记物的应结合影像学检查,并强调观察肿瘤标记物的动态变化。


  10、体检报告怎么看?


  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指出体检异常结果包括临床危急值、重大疾病及其线索、急慢性病变以及需要动态观察的异常检查结果。根据危急程度及干预策略,将其分为A类和B类。A类:需要立即进行临床干预,否则将危机生命或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异常结果。这类异常情况在体检中发现时,应立刻告知受检者并通知家属,协助转诊。B类:需要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或)需要医学治疗的重要异常结果。该类型异常结果是防癌体检中更长见的情况。按照体检基本项目分别阐述如下。


  体格检查中:任何物理检查,主要包括乳腺触诊、甲状腺触诊、直肠指检、浅表淋巴结以及妇科双合诊中发现的可疑恶性病变,常表现为肿块、阴道异常流血、经久不愈的溃疡等。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中发现幼稚细胞或白细胞分类严重异常;尿常规中潜血、尿蛋白3+(首次),尿红细胞满视野(首次);便常规中潜血阳性。(2)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鳞状上皮细胞异常、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等。(3)肿瘤标记物:AFP>ng/ml,PSA>10ng/ml或fPSA/PSA<0.15,CA>95U/Ml,其他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参考标准2倍以上。


  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检查中发现的任何器官的可疑恶性病变,常表现为占位、异常积液等。


  体检报告中提示的异常结果,受检者务必重视,应按照总结意见进行进一步检查、短期内复查或定期随访,从而达到早期发现癌症的目的。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无名指---治疗篇:


  1、现在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都有哪些?


  其实在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癌症已经是一种慢性疾病,而治疗癌症的技术,也变得更加先进,副作用更少。例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但是在抗癌战场上一直以来都有三员大将,手术、化疗和放疗依旧是世界公认的能有效治疗癌症的三大传统手段。


  简单的来说,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手段,通过口服或者静脉给药,就像你得了肺炎,输抗生素或者吃抗生素一样,化疗药物会进入到身体的每个部位,杀死了全身各处的癌细胞。所以,化疗是一种全身的治疗手段,可以用于手术前,成为新辅助化疗,手术前将病灶缩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治愈率,也可以将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转变为能够手术的患者。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放疗是利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或者核素,释放射线或者粒子,用来杀灭癌细胞,所以,放疗有点类似于手术治疗,都属于局部打击,对于一些放疗敏感的肿瘤,或者肿瘤的位置不好,手术切除有难度,或者患者身体弱,无法耐受手术,都可以考虑放疗,替代手术治疗,杀灭癌细胞。放疗也可以用于术后,对手术野进行放疗,杀灭可能存在于局部的癌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打败癌症的主要武器。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个体化考虑,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


  2、什么是癌症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肿瘤的最古老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主要、效果最好、唯一可以根治肿瘤的方法。尽管治疗肿瘤的手段越来越多,但仍有60%以上的肿瘤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90%的肿瘤应用手术作为诊断及分期的手段。


  肿瘤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可治愈大部分尚未扩散的肿瘤,有时候通过手术对肿瘤进行精准诊断和分期,制订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虽说不像放疗、化疗那样敌我不分,还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但手术也有一定的缺点,如需同时切除一些正常的组织,还有一定风险,也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有些术后有一定的功能障碍及后遗症。因此,得了肿瘤不一定都要手术治疗,这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性质、病情的早晚、患者的身体情况等因素。实体肿瘤像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而血液系统肿瘤像淋巴瘤、白血病等则不能行手术治疗。一般肿瘤处于早期可手术治疗,但当肿瘤出现远处或者广泛转移时则不能用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情况、身体状况能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是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治疗肿瘤的,还用于肿瘤的预防、诊断、重建与康复。按肿瘤手术的不同作用分为:预防性手术、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重建与康复手术。


  3、什么是癌症化疗?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为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阻止、减缓和抑制癌细胞生长,达到消灭癌细胞目的的治疗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手术和放疗都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作用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对一些有全身转移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肿瘤患者的化疗按照作用类型一般分为根治性化疗、术后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和晚期肿瘤的姑息化疗。


  根治性化疗主要针对对化疗敏感,通过全身化疗可以治愈或完全控制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睾丸癌、小细胞肺癌等,在合适的化疗方案下,它们可能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辅助性化疗则是针对施行根治切除术的癌症,主要目的是杀灭手术过程中可能无法切除或已转移的癌细胞组织;


  新辅助化疗一般是指在根治术前做的化疗,它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削弱肿瘤血液供应,提高手术功效;


  姑息性化疗主要用于各种治疗方式的效果仍然不佳的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这些肿瘤属于难治性癌症,施行化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生存状况、延长生存期等。


  4、什么是癌症放疗?


  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它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来治疗肿瘤。癌细胞比正常组织对放射线敏感,放疗就是采取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局部照射,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或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呼吸系统肿瘤、乳腺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及淋巴瘤。


  放射治疗目的有三种,一种是期望通过照射完全消灭肿瘤细胞的根治性放疗;一种是与其他治疗有机结合的辅助放疗,结合手术做术前或术后放射治疗,能使疗效显著提高;一种是姑息放疗,通过小剂量、低*性的照射,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放疗的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对癌细胞进行杀灭,但由于肿瘤细胞生长在正常的组织中,因此以前做放疗时,为了防止癌细胞漏网,就必须扩大放疗照射的范围,就会伤及正常组织。随着CT、磁共振、PET-CT、生物代谢影像等现代肿瘤放疗技术及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三维适形放疗、图像引导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新的技术手段可以精确定位肿瘤,勾画出病变组织的三维结构,精细地勾画出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实现精准打击,把放疗带入了精准医疗时代。


  5、什么是靶向治疗?


  癌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几乎所有癌症均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导致癌细胞的出现,且不断生长。我们可以把基因突变比作战场上的“敌人”。目前我们的医学技术很难直接把突变的基因由“敌人”变成“俘虏”,但是可以通过药物破坏“敌人”的通讯信号,从而阻止癌细胞广泛扩散。这种治疗,就被形象地称为靶向治疗。也就是说,靶向治疗,可以理解为带有目标识别能力的导弹,瞄准作用靶点,并精确地与靶点结合、从而锁住靶点,追着既定目标轰炸。


  靶向治疗逐渐成为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因其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少量损伤正常细胞,对于有敏感突变的癌症患者,靶向药物可以比化疗提供更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同时可以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6、怎么判断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由于靶向治疗是为攻击特异性靶分子而设计,所以须找到合适靶点才能发挥其疗效。能否在个体患者身上找到合适的“靶点”以及能否在采用后控制肿瘤的生长,都是因人而异、因靶而异的。想要使用靶向治疗,第一步必须通过基因检测进行筛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靶向治疗。在技术层面,靶向治疗十余年来不断精益求精,随着医学创新不断发展,将有越来越多优质的靶向药上市惠及患者;其次基因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大大提升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和安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及早地恢复健康,拥抱美好的生活。


  7、什么是癌症免疫治疗?


  近几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其实早在多年前,美国骨科医生威廉?科利,就开始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但是当时由于该疗法是直接用灭活的细菌来激活免疫细胞,不仅副作用很大,且效果有限。所以肿瘤免疫在刚出现时,并未受到
  像PD-1这种可以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的关键靶点我们称之为免疫检查点。而通过抑制这些靶点从而重新启动激活免疫功能的药物就是大家熟知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了。与绝大多数的肿瘤疗法一样,免疫疗法也会引起一些副反应。很多患者会因免疫细胞释放的大量刺激性化学物质,产生皮肤和消化道的炎症反应,从而表现出红疹、肠绞痛和腹泻的症状。患者往往需要服用抑制免疫反应的类固醇药物(如强的松)来控制这些副作用。使用PD-1阻断药物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这类副反应--尤其是肾癌、肺癌和肝癌患者,幸运的是,使用抗炎药物,并不会影响这些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现在,我们已经能将标准的抗肿瘤疗法与增强自身防御功能的免疫疗法联合起来,因此我们相信,长期抑制、甚至治愈肿瘤的梦想,已开始变为现实。


  8、多学科综合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简称MDT,是指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由各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病人能够同时面对综合治疗组的多位专家,了解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增加患者对医生和治疗方案的信任,以便积极配合治疗。MDT打破了学科之间壁垒,尤其适用于肿瘤、肾衰、心衰等复杂疾病的诊疗。它也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


  以肿瘤疾病为例,采用MDT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肿瘤治疗不是由一个单一科室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肿瘤外科、内科、放疗、介入科及影像病理检验基础医学等各学科积极参与和评估。


  MDT模式具有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最佳治疗手段,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和时间成本。


  患者并非MDT的唯一获益者。MDT对于患者、医生、科室、医院来说是个共赢的模式。MDT模式下,在会诊中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医院的共同提高,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患者面对不同科室、医院的医生时,往往会遇到医生的意见相左以及治疗中的一些疑问等情况,这往往让患者无所适从。但如果同时聆听多位专家的意见,患者对最终治疗方案会更信服,尽可能地避免了医患矛盾的产生。


  9、癌症治疗过程中何时联合中医药治疗?


  中医有句老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很有道理。美国有个很著名的专家,他的话很权威,他写了一千多篇文章,来中国讲过学。有一次讲完课,他说:快要到21世纪了,希望人人健康,我送你们两句最重要的话,比一切药物都好。哪两句话呢?第一,吃饭七八分饱。意思是说当你离开饭桌时还有点饿,还想吃,这就是七八分饱。第二,爬楼走路慢跑,就是说平常出去时多走路,住楼上不坐电梯经常走着上去。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就是步行,实际上步行运动就能预防糖尿病,预防冠心病,预防高血压。由此可见,中医理论在预防疾病方面尤其独特用武之地。在预防癌症方面,中医一些理论可以借鉴。因为癌症的形成原因是很复杂的,它是全身性的疾病在身体局部的体现,中医药可以通过扶正气,导邪*,化癌瘤,调五脏,平阴阳这五大法宝,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癌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治疗,从而增强体质,调节阴阳平衡,脏腑循环,最终使人体机体免疫力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平衡。


  在治疗癌症方面,西医常用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治疗方法,在放化疗后,癌症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时,常常会有患者采用中药、中成药的方法来治疗癌症,以减轻癌症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体质及治疗耐受性。中医可以改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肿瘤病人的体质,发挥可攻、可扶、可泻、可补等办法,稳定病情,减少转移和复发。


  中医中药治疗等既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也可用于康复治疗。在长期实践中,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更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在中医的观念里,恶性肿瘤产生的原因是人机体中的正气被邪*侵蚀、压倒,各种阴湿、邪*、淤血在人体的局部堆积到一定的程度结果。因此,恶性肿瘤所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肾阳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邪气入侵,人体的整体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对于患者肾阳气的缺乏,可以采用健脾、强肾、活血化瘀等方法来促进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恢复和强化。


  中医西医只是治疗手段,一切对于癌症患者治疗有帮助的治疗方法都是好方法,没必要分个高下,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10、治疗癌症,偏方管用吗?


  为了抓住一切能改善疾病状况的机会,很多癌症患者会选择用偏方来治疗癌症。可是这些偏方是否真的对癌症有效果呢?有些偏方以“天然”、“有机”作为口号,听起来似乎简单易行、没有危害。但话虽如此,其实并非没有害处。这些偏方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延误患者进行手术、放疗、化疗,或其他治疗的时机,导致肿瘤组织增大甚至转移扩散。有些偏方疗法本身就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会升高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当服用过量的时候。偏方的生产商有可能并未遵照食品药品的监管要求进行生产,从而增加使用风险。


  最重要的是,不要听信任何声称可以替代正规癌症疗法的偏方、或者是声称可以彻底治愈癌症的偏方,更不能因此中止正常治疗。这些偏方的疗效大多未经证实,有效性令人怀疑,更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如果因此停止了正规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加速病情,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声称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疗法保持警惕。即便是天然的草药、或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也有产生副作用的风险。如果有药品或疗法宣称没有*副作用,那很有可能是未经过可靠的临床试验,*副作用没有被发现罢了。


  对于没有足够科学依据的“重大突破”保持警惕。真正的科学突破,应该有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据,首先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发表,而不是通过大众媒体、自媒体的广告、软文来发布。对于那些只拿个别患者故事出来说事的,也要提高警惕。对于攻击正规治疗的人保持警惕。比如某些人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只用他的疗法,这种要小心。对神秘疗法和疗效夸张的疗法保持谨慎。“奇迹疗效”、“古法秘方”背后若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就要对可靠性打一个问号。要再三核实宣传推广这些疗法人员的专业背景,确认他们是否是值得信赖的专业医务人员或癌症方面的专家。如果这些疗法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诊所”进行,也应该保持谨慎,核实这些场所的专业性。


  目前,癌症治疗手段日新月异,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会经过大量科学的临床实验的验证,例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利器,如果确实有效一定会被专家所认可和推荐,大家不要盲目的相信偏方。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中小拇指---康复篇:


  1、癌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调养?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有关。祖国医学早在年前的医学文献中就有丰富的记载,认为情志的改变可以使人发病,使人长肿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这七情中只有“喜”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他六种不良心态如果太过会引发疾病,亦可诱发癌症。


  抗肿瘤的过程是艰难的,心理的变化也是正常而不定的,我们需要用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以更好的抵御肿瘤,消灭肿瘤。


  调整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坚定信念:信念就像大树的根,要从认知上摒弃“癌症不可治愈”“得了癌症就判了死刑”等消极的观念,要坚信自己是可以抵御癌症的,癌症也是可以治愈的,放宽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2.放松身心:放松疗法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中国的气功、太极拳、瑜伽等都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他们的核心要义都是“静”,心若沉浮,浅笑安然。


  3.转移注意:癌症患者往往集中精力于病情及可以带来不良情绪的问题上,如经济负担、子女赡养、老人照顾、人际关系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鼓励病人培养相应的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工等,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爱好中来,不良情绪会逐步得到改善。鼓励患者积极的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回归工作,回归生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会让自己放轻松很多,更有助于病情的治疗与恢复。


  2、癌症患者如何应对疼痛?


  癌痛,是很多癌症患者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我国癌痛的发生率为61.6%,其中50%的疼痛级别为中度至重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癌痛患者有时无法入睡,可能因为剧痛而导致思维不清、人格改变,可以不计一切只求能止痛。如果无法止痛,有些患者甚至可能采取轻生行为,因为对他们来说,死亡反而成为了解脱。但许多患者和家属因为对癌痛了解不足,尤其是家属无法亲身感受到癌痛之强烈,又被一些关于癌痛治疗的误区所影响,拒绝科学的镇痛治疗。其实有效止痛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抗病能力,也会增强患者战胜肿瘤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吗啡等止痛药并没有那么可怕,研究表明如果癌症患者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消除疼痛,发生“成瘾”是比较罕见的,目前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低于万分之四。此外,阿片类药物没有极量或者封顶的限制,只要规范化应用,根据患者所需,逐渐增加剂量,是安全的。所以对于中、重度癌痛的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止痛治疗是不会加重病情的,止痛治疗是癌痛病人的首选治疗。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只有止痛了,患者的不舒服感减轻了,才能更有信心的治疗。如果是继发性原因,除了应用止痛的一般性治疗外,还应该针对其障碍加以处理。例如由于长期制动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往往伴有关节疼痛,此时积极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缓解此类关节疼痛起关键作用。


  此外,医生还可采用言语加药物的暗示治疗。这种治疗主要针对一些病人关心的自觉症状,如疼痛、咳嗽、胸闷、腹胀等。用药前给病人说明这种药物的特性,对缓解某一症状的特殊效果,让病人相信该药能解除他的痛苦,然后用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也可以是安慰剂。临床发现,这种言语加药物的暗示治疗对缓解症状,特别是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3、肿瘤患者症状管理重要吗?


  伴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增长,大多数肿瘤患者都会有很多症状,有些症状是疾病引起的,有些症状是治疗相关的,它们都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近代肿瘤学科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代表患者的治愈效果和康复情况。因此,在癌症护理中症状管理十分重要。


  癌症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觉的一些异常或病理改变,例如乏力、头痛、恶心等。症状反映出机体功能的改变,同时也是大多数患者最初就医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判断患者的机体功能,治疗缺陷以及后续治疗效果。而抗肿瘤治疗也会导致诸多躯体功能障碍,例如癌痛、营养不良等,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影响。而症状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认为,如果患者的症状得不到缓解,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或者提前终止治疗。


  而症状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减慢或阻止这些症状的出现。“理论知识”“照护技能”“情感支持”三者结合是非常有效的症状管理方式。患者对症状管理的依从性也是影响管理结局的关键因素。


  所以在肿瘤治疗中应提倡症状管理,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鼓励患者报告。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及早地恢复健康,拥抱美好的生活。


  4、是不是吃的越好,肿瘤长得越快?


  经常碰到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以素食为主,并认为“得了肿瘤不能吃太营养的食物,否则肿瘤会长的快”。


  但实际上肿瘤细胞的生长跟患者吃多少营养并无关系,肿瘤细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抢夺正常细胞养分,即使患者营养不良,癌细胞照样增长,饥饿只会让患者身体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恶化,严重的营养不良还会进展为癌性恶液质。


  肉类、鱼类、蛋类、奶类、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是组织细胞修复的重要原料,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的结果,癌症患者膳食热量至少应比平时增加20%,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在没有营养支持的情况下,最先受不了的是正常细胞,同时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结果只能是正常细胞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更可怕的是,营养摄入不足加上本身消耗的增加,很容易使人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差。反而有许多患者因营养状况良好、无恶液质状态而长期存活。


  只有补充充足的营养,才能有体力接受治疗,同时有研究表明合理的营养治疗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5、肿瘤患者需不需要吃补品?


  我国著名肿瘤学家、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把抗击癌症比喻成带兵打仗,用《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肿瘤做斗争,首先要“知己知彼”,正视自己的“敌人”—病情,做到不害怕、不轻视,准备与癌细胞的“持久战”;其次要“养精蓄锐”开展战斗,癌细胞就是入侵身体的“掠夺者”,要与之抗争需要有兵马—“药物治疗”,带兵打仗更需要有好的粮草--营养。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营养补充,提高人体的体质,才能有战胜癌症的力量。


  肿瘤患者需不需要吃补品呢?答案是需要,但是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有用的补品。实际上,肿瘤病人的营养是一门科学,有严密的科学基础、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营养支持应用于肿瘤病人既达到了改善营养、免疫及生活质量的目的,又有对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对于患者来讲,有时日常膳食摄入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这个时候就需要额外补充营养来保持患者的体重。由于营养知识不足,肿瘤病人往往迷信“冬虫夏草”“燕窝”“人参”“灵芝”等贵重补品,实际上,这些东西能提供的营养有限,又会影响正常的饮食,反而不利于患者的营养支持,且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所谓的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真的有抗癌作用。


  6、什么是发物?得了肿瘤是不是就不能吃发物?


  所谓“发物”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说法,指能引起旧有疾病复发或新有疾病加重的食物,如有记载鹅肉、鸡肉、狗肉、牛肉、海鲜等属于发物。许多患者虽想食用,却又担心引起肿瘤复发,所以敬而远之。


  关于“发物”与肿瘤的关系其科学性还有待考证,然而能否引起肿瘤的复发,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至少到目前为止未见明确因食用发物而导致肿瘤复发的病例,因此,这些信息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肿瘤是否扩散与肿瘤细胞的内在基因调控有关;而“发物”通常是指会加重或者诱发一些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急症和肝炎等)的食物,如果患者不是过敏体质,又没有上述疾病,则可以适当吃一些。


  实际上,上述动物肉、蛋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能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体能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盲目忌口只能使病人的营养状况日趋恶化。


  肿瘤病人的忌口应该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完全素食不利于肿瘤病人,荤素搭配才是最佳选择。


  7、肿瘤患者应该怎样吃?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七八成饱的饮食原则。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平衡膳食,粗细搭配,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每天建议摄入:奶类及奶制品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蔬菜类-克。水果类-克,谷类及杂豆-克,水1毫升。增加餐次,多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牛奶鸡蛋,鱼肉大豆制品)。


  中医学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体现了很多饮食彼此配合互相补充的饮食平衡主张,也提示偏食往往使营养失衡,不利于健康。


  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物类摄入,谷物可以提高主食中维生素B、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成年人每天摄入-g为宜。


  适当的多吃鱼、禽肉、蛋类,减少红肉的摄入,尤其是对于放化疗和胃肠道损伤的患者,建议制作软烂细碎的动物性食物,但不可放纵自己“敞开肚皮”大吃鱼肉


  蔬菜水果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极低,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膳食纤维和重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针对癌症患者,建议按照正常任每天的摄入量,所以有必要吃足够的蔬菜水果。


  豆类及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富含矿物质和植物甾醇,不含胆固醇。其他豆制品按水分含量算。如果豆类和谷类一起食用,可以通过蛋白质互补从而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传统煎炸油烟重,制作出的食物含油脂过高,且在制作过程中,油温过高易分解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使食物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建议多采用蒸、炖、温拌、白灼制作,并且尽量做到少油、少盐、无糖。


  不主张多吃的食物以动物脂肪为主---肥胖与大肠癌、乳腺,建议少吃煎炸烧烤的食品,少吃腌制食品---会直接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如腌肉/鱼、火腿、咸菜、香肠、腊肉、烟熏肉等。此类食品本身高盐,食品安全风险高,不推荐食用。如需食用,必要高温加热做熟,少量食用。


  不吃霉变的食品---*曲霉素。推荐新鲜肉、鱼、蛋、禽,加工直到熟透。熟的肉类只能在室温下放2个小时,太久就会造成大量的细菌生长,如不知道加工和储存情况,应该避免。如果条件允许,推荐在家自制,并且做好后及时放冰箱,再次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8、肿瘤患者如何应对化疗副反应?


  通俗来讲,化疗就是一种“以*攻*”的治疗方法。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增殖较快的细胞,由于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增殖更快,因此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敏感,更容易被化疗药物破坏细胞结构,阻断细胞增殖。然而,化疗是把双刃剑,它无法识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所以化疗药物除了可以杀灭癌细胞外,体内正常生长分裂的细胞也会受害,如肠道黏膜细胞、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等,从而导致各种副作用。


  应该说,化疗的*性反应是全身性的,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血液学*性(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肝肾*性(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神经*性(手脚麻木、感觉异常)、皮肤*性(脱发、皮疹、色素沉着)、心脏*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乏力等。


  化疗的*性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反应又不太一样,这主要是由患者个体差异、化疗方案的不同造成的。但是通过一些手段积极处理,大部分的化疗反应是可以控制和减轻的,而且绝大多数肿瘤内科医生均已熟练掌握了预防和处理化疗不良反应的技术。如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就要少量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同时营养要充足,合理膳食搭配,要确保蛋白质、维生素、能量的摄入。又如化疗期间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等血液学*性,临床上已经有成熟的升白细胞、升血小板、补血等治疗措施,就要定期复査血常规,及时处理。


  一般化疗结束后副作用就会慢慢消失,且化疗副作用跟化疗是否有作用并没有必然关系。


  9、肿瘤患者治疗后如何随访复查?


  肿瘤是一种慢性病,它的治疗之路很漫长,也很复杂,不是治疗结束了,就可以不管不顾了。需要我们定期的按照医嘱及时返院复查,以便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目前,国内已经建立对肿瘤患者治疗后随访复诊制度,医院开展得较为普遍。


  那么,肿瘤病人治疗后的随访复查有什么目的呢?首先,随访复查时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治疗。某些肿瘤在手术、化疗、放疗结束后,仍需要进行一些长期的综合治疗,例如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综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其次,随访复查能够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病灶。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后就治愈了,但恶性肿瘤就不一样了,治疗后仍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定期的随访复查能够及时发现复发转移病灶,从而进行针对性地早期干预和处理,以提高治疗疗效。最后,随访复查对患者来说还有心理治疗的作用。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也是有很大。人们常说得癌症的患者大部分不是没有治疗,也不是治疗无效,而是被自己得这个疾病给吓死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肿瘤治疗这一个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癌症患者在随访复查时,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对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这种乐观的情绪会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肿瘤病人治疗后的随访复查应该多久进行呢?随访复查应该有一定的周期,按期进行。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高峰期在五年以内,尤其集中在治疗后两年之内,所以这个时间段,需要密切随访复查。一般来说,恶性肿瘤治疗结束后,两年以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三到五年,每半年复查一次;五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或者每年常规体检时,增加跟肿瘤相关的检查项目。国内已经建立对肿瘤患者治疗后随访复诊制度,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随访复查的项目取决于恶性肿瘤的类型以及肿瘤容易复发转移的部位。首先是区域淋巴结,区域淋巴结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例如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锁骨上下区淋巴结等。其次是肿瘤全身转移情况,绝大部分肿瘤容易转移到肺、肝、骨,有些肿瘤容易转移到脑,这些部位是重点关注对象。超声、CT、MRI、骨扫描是主要的检查方法。但并不是说,每次复查都需要做所有检查项目,超声没有辐射,应用广泛,而CT、MRI、骨扫描等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最后是与肿瘤相关的标记物化验,肝癌复查甲胎蛋白、胰腺癌复查CA-、乳腺癌复查CEA、CA15-3等指标,肿瘤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对于提示肿瘤病情具有很好的价值,肿瘤标记物的动态升高一定要
  10、肿瘤患者如何正确面对生活?


  面对癌症,我们要不恐慌、不盲从。会出现各种情绪障碍,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又会进一步妨碍他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工作等社会功能。反过来,社会功能的减退或丧失、严重的心理障碍又会通过心理生理机制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癌症的发展。因此,治疗癌症就要从纠正人性偏差、重建人性协调着手,在尽可能清除病灶的同时,既考虑怎样解除病人心理障碍,又考虑到病人将来的社会生活。首先,对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以上方式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应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帮助身体产生免疫力:藉此加强治疗的功效。


  2、与了解自己的人接触、倾诉等,藉此抒发感受,稳定惰绪。


  3、积极面对疾病,以最好的健康和心境对抗癌症。


  4、培养幽默感,娱人娱己,不但可消除紧张,引发笑容。欢笑对身心均有益处,可调节过低或过高的血压,更可促进激素和抗体的产生。


  5、若发觉自己不能继续以往的工作,可考虑为自己订立一些简单的目标以建立自信。例如参加义务工作,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为自己计划一个健康和营养均衡的食谱,学习松弛自己和做适合自己体力的运动等,按部就班逐步把目标实现。


  其次,家人的帮助对于患者战胜肿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肿瘤患者的家属首先应当积极引导,树立信心。肿瘤并非是绝对不能治愈的。即便是晚期的恶性肿瘤,通过科学的治疗及乐观上向的精神态度配合以及合理的体育煅练等手段,长期带瘤生存的例子也并不少见。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经验,与病人统一战线抵抗肿瘤。当我们得知自己的亲人,甚至是自己的挚爱不幸患上了肿瘤,一定会一时不知所措,犹如晴天霹雳。会悲痛的大哭,会悲愤的自责。在悲伤过后,我们一定要尽快调整心情,调整状态。我们是患者的天,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要比他们更加的坚强,更加的有信心。


  1、让病人慢慢去接受和整理心情,家人不宜过多干涉病人的生活,给予适度时间和空间。尊重病人有宁静的时刻,若亲友担心的话,不妨坦诚相对,互相表白内心感受,使双方更了解。


  2、让病人抒发其感受。若病人哭泣,不要劝阻,以平静的心聆听,表示了解与支持,分担病人的各种感受和反应。


  3、对于已婚的人,配偶的精神支持是最正面及最重要的力量。患者的配偶必须流露对患者的关怀和爱。


  4、探病时,必须准备多停留一刻,不要来去匆匆,这才能分担病人的心情。


  5、提供实质上的支持。如主动暂看管小孩、代购买基本的日常医院复诊,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