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犬病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复制链接]

1#
犬病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医院李江

犬的呼吸道感染西医分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等感染。中医统称为外感(受六淫邪气:风寒署湿燥火)侵袭而发病.本次分享从常用方剂入手,让大家学习和掌握38个方剂的组成、主治、用法.其中涵盖了伤寒经方与时方,温病方。只要是外感病,都属于此38个方剂范畴。

1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伤寒论》)

桂枝10g,芍药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3枚。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证。

本方证为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所致。方中桂枝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为君;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生姜辛温,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且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合营,功兼佐使之用。

案例:桂枝汤的加减可以治疗呕吐

细小病*早期先开始呕吐,并没有开始腹泻的情况下,那他呕吐是这种清晰的水液加点白墨汁,并没有开始拉稀,鼻头是比较湿润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桂枝汤,再加点化痰的药,比如:半夏、茯苓。可以治疗早期的细小病*。效果也是特别好,也是比较快的。

当然,前提是必须它有桂枝汤的表虚有汗,舌淡苔白的这么一个症状,你才能用。

?

2麻*汤(桂枝汤变化而来)

处方:麻*(去节)6g、桂枝4g、杏仁(去皮尖)9g、甘草(炙)3g。

作用: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3大青龙汤(桂枝汤变化而来)

处方:麻*(去节)12g,桂枝(去皮)6g,甘草(炙)6g,杏仁(去皮尖)6g,石膏(如鸡子大,碎)12g,生姜(切)9g,大枣(擘)3g。

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三拗汤

处方:甘草(不炙)、麻*(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30g。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伤寒论》:葛根汤

处方:葛根12克麻*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发汗解*,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葛根,减至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毫升,去滓,每次温服毫升,覆取微似汗。

备注: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6白虎汤

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之功效。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牙龈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处方: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本方原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为治疗气分热盛的代表方。本证是由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所致。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故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故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一助石膏清肺胃热,一滋阴润燥。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

加减化裁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息风;若兼阳明腑实,见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者,加大*、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加天花粉、芦根、麦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

7麻杏石甘汤(临床用的多)

麻杏石甘汤:属汤剂。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肺热喘咳,甚则气急,鼻翼启扇,有汗或无汗,身热不解,口渴,脉滑数,苔薄*。现用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闭肺者。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渴,咳嗽气粗而喘,属疹*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加味用之。

处方:麻*5克;杏仁9克;甘草6克;石膏18克

作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脉滑而数者。

本方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此时急当清泄肺热,自然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用麻*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综观药虽四味,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本方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所伤,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急,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服后辄效。因肺中热甚,蒸迫津液,固然有汗,若津液大伤,则汗少或无汗。此时当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芦根、知母之属。若无汗而见恶寒,是虽邪已入里化热,但在表之风寒未尽,或是风温而挟风寒所致,当酌加解表之品,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类,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而愈。所以临证用本方,不必拘于“汗出而喘”,但当细审无汗之故,或加清热生津之品,或加辛散解表之属,自然药证相。

8厚朴麻*汤

厚朴麻*夏杏膏,更加五味方真妙,宣肺降逆饮咳止,咳而脉浮症对好。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证见咳嗽喘逆,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

以《金匮》厚朴麻*汤服药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以故桂枝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概示不用,而加厚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引入胃中,助其升发之气,一举而表解脉和,于以置力于本病,然后破竹之势可成耳。一经裁酌,直若使小青龙载肺病腾空而去。当,应手而效。

处方:厚朴25克、麻*20克、石膏20克、杏仁20克、半夏半升20克、五味子10克。

用法:上药,以水3碗,先煮麻*,去沫,纳诸药煎取大半碗,温服,早晚各一次

功用:宣肺降逆,化饮止咳。

主治:咳而脉浮者。证见咳嗽喘逆,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

9麻杏二三汤

治疗哮病发作期寒包热哮证,应首选的方剂是厚朴麻*汤。

咳嗽:朱某,病患咳嗽,恶寒头疼,胸满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脉浮而小弱。以《金匮》厚朴麻*汤服药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再二剂,诸恙如失。

成分:炙麻*(6-10g)、杏仁(10g)、化橘红(12g)、半夏(10g)、茯苓(15g)、炒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3-6g)、诃子(6g)、甘草(5g)、茶叶(6g)。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症状为呼吸急促,频繁咳喘,吐白沫痰,口干苦,纳差,腹胀,舌质暗,苔白厚而干,脉细滑数。

方中白芥子、炒苏子、莱菔子、诃子、茶叶降气化痰。半夏、化橘红健脾化痰、行气祛湿。麻*宣肺平喘,杏仁化痰止咳,与麻*一宣一降,调理肺气。全方合用共奏化痰逐饮、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寒痰壅肺者。

10半夏厚朴汤

源自《金匮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女性尤其多见。表现为有咽喉中异物感,吞吐不得,情志不畅,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痰气上逆,肺、胃失和,则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均为痰阻气滞之征。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宜化痰、行气兼顾,使气行则郁开,痰化则结散。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共为君药。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共为臣药。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制半夏之*,为佐药。五药辛苦合用,辛以开结,苦能降逆,温以化痰,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加减

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散结,宣肺利咽。

11小柴胡汤

成分:柴胡12克;*芩9克;人参6克;半夏9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

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本方为和解少阳之主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眥,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日苦,咽干,目眩而胸胁苦满。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舌苦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之征,脉弦是少阳经气郁而不得疏泄之故。本方之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为君药。*芩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人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伤寒论》。或治不如法,小柴胡汤证仍在者,服小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往来无常,故其见证多少不一,所以《伤寒论》第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然而,总以寒热往来,苔白脉弦为主。

化裁此外

化裁此外,若“胸中烦而不呕者”,是热聚于胸而气不逆,可“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18克),开结散热以除烦;“若渴”,是热伤津液,可“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8克)、栝蒌根四两(12克),清热生津以解渴;“若腹中痛者”是胆病及肝,肝郁乘牌之故,可“去*芩,加芍药”,泄木安土以止痛;“若胁下痞硬”,是经气郁而津聚为痰,可“去大枣,加牡蛎(12克)”,化痰软坚以消痞;“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水气凌心,可”去*芩,加茯苓(12克),”淡渗去水以定悸;“若不渴,外有微热者,”是兼表邪,可“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取微汗”,解肌发表而不留邪;“若咳者”,是肺寒气逆,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3克)、干姜(3克)”,温肺散寒以止咳。以上皆原书加减法,可供临证时参考。至于热入血室、疟疾、*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苔白脉弦等小柴胡汤证时,亦可用小柴胡汤加减为治。

?

12大柴胡汤

成分:柴胡15克;*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6克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脉弦数有力。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

《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

13越婢汤(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功能主治:宣肺泄热,散水消肿。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自汗不渴,无大热,脉浮。现用于急慢性肾炎而见上述症状者。

处方:麻*12克;石膏25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15枚

1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是由多种药材熬制而成,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小青龙汤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处方:麻*9克;芍药9克;细辛6克;干姜6克;甘草6克;桂枝9克;五味子6克;半夏9克。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改用炙麻*;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15银翘散

《温病条辨》卷一。

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

本方证为温病初起,卫气被郁,肺失宣降所致。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温热*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咽痛,邪热伤津,则口渴,邪在卫表,故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辛凉透散以散其表,清泄肺热以解其*,宣降肺气以复其清肃。方中银花、连翘芳香清解,既轻宣透表,又清热解*,重用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宣散,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豆豉、荆芥辛而。

16桑菊饮

《温病条辨》

解表剂-辛凉解表

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

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17止嗽散

止嗽散是一副中药,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等症。

成分:紫菀15克;百部12克;白前12克;桔梗15克;荆芥10克;陈皮15克;甘草6克。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18二陈汤

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等熬制而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等症状。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的半夏和陈皮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为二陈。

成分:半夏15克;橘红15克;白茯苓9克;甘草6克(炙)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去滓热服

1.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19六安煎

处方:陈皮4.5克半夏6~9克茯苓6克甘草3克杏仁3克(去皮、尖,切)白芥子1.5~2.1克(老年气弱者不用)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用法用量:用水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毫升,空腹时服

20五苓散

成分: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21苓桂术(zhu)甘汤

成分:茯苓12g;桂枝9g(去皮);白术6g;甘草6g(炙)。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22苓甘五味姜辛汤

成分:茯苓12克;甘草6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

温肺化饮。治咳逆。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1.本方为治寒痰的常用方剂。以咳嗽痰稀色白,舌苔白滑为证治要点。
  

2.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兼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温中降冲;咳甚颜面虚浮者,加杏仁宣利肺气而止咳。
  

3.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属寒饮而咳痰清稀者可用本方。

23桑杏汤

桑杏汤,中医方剂名。为治燥剂,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临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邪犯肺卫者。

成分: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皮3克;梨皮3克

清宣燥热,润肺止咳。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24杏苏散(秋天常用)

成分:苏叶(9g)杏仁(9g)半夏(9g)茯苓(9g)橘皮(6g)前胡(9g)苦桔梗(6g)枳壳(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

轻宣凉燥,化痰止咳。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加减: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方中杏仁苦辛温润,宣肺降气,苏叶辛苦芳香,解肌发表,并为君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前胡降气化痰,宜肺散风,同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合用共奏轻宜凉燥,化痰止咳之功。

25参苏饮

成分:人参6克;紫苏叶6克;干葛6克;半夏6克;前胡6克;茯苓6克;枳壳4克;桔梗4克;木香4克;陈皮4克;甘草4克。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本方证由素体脾肺气虚,内有痰湿,复感风寒而致。风寒束表,肺气闭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痰湿壅肺,阻滞气机,故咳嗽痰白、胸脘满闷;表证应当脉浮,今脉反弱,且见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是气虚之征。治当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方中苏叶辛温,归肺脾经,功擅发散表邪,又能宣肺止咳,行气宽中,故用为君药。臣以葛根解肌发汗,人参益气健脾,苏叶、葛根得人参相助,则无发散伤正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半夏、前胡、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气;木香、枳壳、陈皮理气宽胸,醒脾畅中;茯苓健脾渗湿以助消痰。如此化痰与理气兼顾,既寓“治痰先治气”之意,又使升降复常,有助于表邪之宣散、肺气之开合,七药俱为佐药。甘草补气安中,兼和诸药,为佐使。煎服时,少加生姜、大枣,协苏、葛可解表,合参、苓、草能益脾。诸药配伍,共成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功。本方的配伍特点:一为散补并行,则散不伤正,补不留邪;二是气津并调,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若恶寒发热、无汗等表寒证重者,宜将荆芥、防风易葛根;头痛甚者,可加川芎、白芷、藳本以增强解表止痛作用;气滞较轻者,可去木香。

26清燥救肺汤

成分:桑叶9克(经霜者,去枝、梗);石膏7.5克(煅);甘草3克;人参2.1克;胡麻仁3克(炒,研);真阿胶2.4克;麦门冬3.6克(去心);杏仁2.1克(泡,去皮、尖,炒*);枇杷叶1片(刷去毛,蜜涂炙*)

主治:外感燥火伤肺。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中桑叶轻宣肺燥,石膏清肺胃燥热,共为君药;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滋液,同为臣药;人参益气生津,杏仁、枇杷叶泻肺降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温燥之气得除,肺金之气阴得复,则诸证自解。

27泻白散

成分:地骨皮30克;桑白皮30克(炒);甘草3克(炙)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脉细数。宣肺解热,化痰止咳。用于伤风咳嗽,痰多胸满,口渴舌干,鼻塞不通。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则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此热不属于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其特点是轻按觉热、久按若无,与阳明之蒸蒸发热、愈按愈盛者有别;舌红苔*,脉象细数是热邪渐伤阴分之候。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生理特点亦甚吻合。

肺经热重者,可加*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萎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28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麦门冬60克;半夏9克;人参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枣12枚

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治肺痿。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辨证要点:咳唾涎沫,短气而喘促或呕吐,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寒痰壅肺之咳逆、脾胃虚寒之呕吐,本方不宜。

临证加减:阴伤甚者,可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加加白芍、川楝子等。现代运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咳及促进唾液分泌、改善支气管粘液纤毛输系统、消除早期矽肺、降血糖、抑制嗜酸性细胞等作用。

29沙参麦冬汤

成分: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30桔梗汤

成分:桔梗30克;甘草60克

宣肺止咳,祛痰排脓。肺痈。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31千金苇茎汤

成分:苇茎60克;薏苡仁30克;瓜瓣24克;桃仁9克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热*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腻,脉滑数。(本方常用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若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

本方所治之肺痈是由热*壅肺,痰瘀互结所致。痰热壅肺,气失清肃则咳嗽痰多;《内经》说:“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邪热犯肺,伤及血脉,致热壅血瘀,若久不消散则血败肉腐,乃成肺痈;痈脓溃破,借口咽而出,故咳吐腥臭*痰脓血;痰热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隐痛;舌红苔*腻,脉滑数皆痰热内盛之象。治当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方中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本经逢源》谓:“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为肺痈必用之品,故用以为君。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苇茎配合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二者共为臣药。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是为佐药。方仅四药,结构严谨,药性平和,共具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本方为治疗肺痈之良方,历代医家甚为推崇。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于肺痈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使肺热清,痰瘀化,脓液外排,痈渐向愈。方中苇茎一药,现代临床上多用芦根,而鲜用茎者,是古今用药习惯不同使然。方中瓜瓣一药,《张氏医通》认为:“瓜瓣即甜瓜子”,后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因其功用近似。

32小陷胸汤

成分:*连6克;半夏12克(洗);栝楼实30克(大者)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稠,舌苔*腻,脉滑数者

方中*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更以栝楼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33三子养亲汤

成分:苏子9g;白芥子9g;莱菔子9g具有祛痰,降气,消食之功效。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功的方剂,主要有平喘,镇咳,祛痰,抗炎,抑菌及抑制甲状腺功能等作用。

34葶苈大枣泻肺汤

成分:葶苈子9克;大枣4枚‘’泻肺行水,下气平喘。痰水壅实之咳喘胸满。

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35竹叶石膏汤

成分: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36射干麻*汤

成分:射干9克;麻*9克;生姜6克;细辛6克;紫菀6克;款冬花6克;大枣3枚;半夏9克;五味子3克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37升降散

白僵蚕(酒炒)6克全蝉蜕(去土)3克姜*(去皮)9克川大*(生)12克

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哈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麻风

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为佐,大*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姜*气味辛苦,大寒无*,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味苦,大寒无*,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其性大凉,主治丹*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也。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大*,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顿消矣。

38荆防败*散

成分:羌活4.5克;柴胡4.5克;前胡4.5克;独活4.5克;枳壳4.5克;茯苓4.5克;荆芥4.5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甘草1.5克

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紧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更多精彩分享内容,

福祉信客户专有群可见。。。。

王琰医师

1、兔子健康饲养与疾病1常识专题

2、兔子健康饲养与疾病2五官专题

3、兔子健康饲养与疾病3腹腔疾病专题

4、兔子健康饲养与疾病4皮肤与骨关节专题

5、啮齿动物消化系统疾病与治疗

6、啮齿动物呼吸系统疾病与治疗

7、啮齿动物泌尿系统疾病与治疗

8、啮齿动物口腔系统疾病与治疗

9、刺猬常见疾病与健康常识

陈佳佳医师

1、龟厌食的鉴别诊断

2、龟临床诊断程序

3、龟给药方法

4、龟肠胃炎概述

5、龟泄殖腔脱出

蒙国欢医师

1、猫瘟

2、自发性膀胱炎

3、疱疹

4、杯状

5、传腹

6、猫滴虫病

汪志翔医师

1、犬chd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

2、猫门静脉短路

3、持久性右主动脉弓

樊亚东医师

医院的营销

翟友医师

贫血的鉴别诊断

曲玉辉医师

1、猫的繁殖障碍,

2、缩宫素的应用及使用原则

3、新生幼崽与母畜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4、助产技术的选择与利弊

5、难产的判定与分类

张东久医师

1、蜥蜴的基础知识与常见疾病

2、蛇的基础知识与常见疾病

3、鸟的麻醉

4、鸟类传染性疾病

5、鸟类的产科疾病

唐光胜医师

1、教练式兽医师(信任框架的构建)

2、教练式兽医师(思维模式)

3、教练式兽医师(对话的程序)

4、酸碱平衡和血气指标的意义

5、、酸碱平衡紊乱与病例分享

6、、水肿病例的分享

王伟东医师

1、小动物皮肤病分享

2、顽固性猫癣的治疗心得及体会

更多精彩群内见。。。。

产品病例分享——平价能用,不是太烂!

宠细康在临床中的配合应用——

13岁的中华田园犬,豹子,最近便血的厉害,医院,17号来我这边看病。(病例由信诺王医生无私提供)

平价能用——宠细康!(抑吐,止血!)

宠细康+畅乐多临床配合治疗反馈!

平价还能用,不是非常烂。。。

有个猫前一段时间胃肠炎,吐的厉害,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拉稀。(感恩郭医生无私提供病例)

感恩倪医生反馈的临床配合病例,

不过看着像长途应激反应,

不管咋样,

衷心希望这个泰国猫幸福安康!

更多新品敬请期待。。。!

福祉信产品咨询!!!

(只针对诊疗单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