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献解读丨胶质母细胞瘤中PDL1介导的 [复制链接]

1#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5/133267.html

本文由盛诺一家原创编译,转载需经授权

近日,FDA加速批准神经母细胞瘤新药——Naxitamab(Danyelza),用于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1岁以上的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这些患者在既往的治疗中出现部分缓解、轻微缓解或疾病稳定。

Naxitamab是一种针对GD23F8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GD23F8在神经母细胞瘤上高度表达。

该药物一开始是由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盛诺医院)研发,并授权给Y-mAbs公司。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Naxitamab的有效性

此次的加速批准是基于两项单臂试验的总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的数据:一项试验为Study,纳入了22名患者;另一项试验是Study12-,纳入了38名患者。

在这两项研究中,患者都接受了Naxitamab静脉注射和GM-CSF皮下注射。

一些患者还接受了放疗。根据研究者的自行决定,在Study试验中,患者被允许对原发灶进行预先计划的放疗;在Study12-中,患者被允许对非目标骨病灶或软组织病灶进行放疗。

结果显示,Study的总缓解率为45%,Study12-的总缓解率为34%。

在这些缓解的患者中,Study试验有30%的患者缓解持续6个月及以上,Study12-试验有23%的患者缓解持续6个月及以上。

FDA也指出,该药物的继续批准可能取决于进一步的试验对其临床疗效的验证和描述。

Naxitamab的副作用说明

Naxitamab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输液相关反应和神经*性。

临床研究显示,Naxitamab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输液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心脏骤停、支气管痉挛、喘鸣和低血压。输注反应通常发生在输注结束后24小时内。在每个周期的头次注射中,注射反应更为频繁。

为了减轻这些风险,该公司建议在注射前预先进行药物治疗,如抗组胺剂。并在注射时及注射后至少2个小时内保持密切监测。

此外,Naxitamab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高血压的发作可能会延迟,所以在输注过程中和输注后都应该监测血压。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液相关反应、疼痛、心动过速、呕吐、咳嗽、恶心、腹泻、食欲下降、高血压、疲劳、多形性红斑、周围神经病变、荨麻疹、发热、头痛、注射部位反应、水肿、焦虑、局部水肿和易怒。

来源:

本文编译、整理自FDA

分享 转发
TOP
2#

击上方蓝色小医院

近日,我院胸外科为一名青少年患者实施了肋骨肿瘤切除及胸壁缺损涤纶生物片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疼痛解除已出院。

患者为14岁在读青少年,一年前发现左侧胸壁逐渐长出一质地较硬肿物,并伴有疼痛不适,医院就诊,效果欠佳。6月到我院胸外科门诊就诊,胸外科张广云主任看到患者后认真体查及询问病史,由于患者左侧胸壁肿物巨大,考虑肋骨肿瘤可能性大,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入院后,患者行胸部CT平扫示:左侧第4肋骨质明显膨胀改变,肋骨相应骨皮质局部缺损,病灶大小约80mmX82mm。胸部MRI增强扫描提示:左侧第4肋骨明显膨胀,呈团块状混杂信号影,增强明显强化。张主任组织全科人员讨论后认为:患者左侧肋骨占位,考虑骨肿瘤可能性大,不排除肋骨切除可能,胸壁缺损大,应考虑胸壁缺损修补问题,手术难度大,决定全麻下行胸壁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肿物位于左侧第4肋骨,骨质破坏,肿块约8cmX10cmX10cm大小,有包膜,完整切除肿块,病理回报:软骨母细胞瘤,考虑胸壁缺损,用涤纶补片缝补缺损的胸壁,术后患者胸壁疼痛症状已明显缓解。术后1天患者已拔管并下床活动,1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前患者及其家属高度赞扬了张主任高超精湛的技术及崇高的医德,对胸外科医护人员的仁心仁德及悉心照顾表示感谢。

胸部CT提示左侧胸壁第4肋骨占位病变

胸部MRI增强扫描提示左4肋骨占位病变胸部MRI增强扫描提示左4肋骨占位病变

术中切除巨大肋骨肿瘤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既可位于骨骺也可位于骨突。通常于儿童晚期或青少年期发病。典型部位位于生长软骨近端的骨骺或骨突。由于扩张性生长,软骨母细胞瘤倾向于破坏生长软骨,可从骨骺蔓延至邻近的干骺端。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长骨的骨骺和骨突,依次为股骨、肱骨、胫骨和肋骨。患者症状出现晚且轻,症状常已存在数月,有时是数年后肿瘤才得以诊断。软骨母细胞瘤于刮除术后常能治愈,如刮除不彻底,软骨母细胞瘤可以复发,约占全部病例的10%。软骨母细胞瘤复发后可以再次手术,应采用广泛性切除。

科室咨询

图/文:彭勇

编辑:吴珊

长按二维医院

医院

医院

TOP
3#
北京雀斑医院简介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4/8590072.html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奥利奥,今天由我为大家带来一篇11月份发表在FrontiersinImmunology(IF=5.)上的生信文章思路解读。

文章的题目为PD-L1-MediatedImmunosuppressioninGlioblastomaIsAssociatedWiththeInfiltrationandM2-Polarizationof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

研究背景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占胶质瘤的50%以上,并且被诊断为GBM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不到两年,因此仍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疗靶点,以期改善目前的治疗方案。

PD-1、PD-L1及CTLA-4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经典热门的分子,一旦激活这些分子便可诱导免疫细胞的抑制甚至凋亡效应。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可以阻断配体与免疫抑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重新激活细胞杀伤性免疫反应。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延长肺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等癌症的生存期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然而GBM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导致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反应不同且大多无效。已有研究报道,PD-L1抑制剂可使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向促炎性M1状态倾斜,但是目前对PD-L1与TAMs在GBM中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主要利用TCGA及CGGA数据库中的转录组数据,旨在阐明PD-L1在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尤其是与TAMs的关系)。

研究思路研究结果

1.PD-L1在GBM中频繁表达,且是预测GBM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

首先,作者分别在TCGA及CGGA数据库中分析了PD-L1mRNA的表达水平。他发现PD-L1的表达水平随着GBM的级别增加而越来越高。亚型分析显示,间充质亚型的PD-L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在CGGA队列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紧接着,作者又做了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PD-L1的患者比低表达PD-L1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是GBM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

2.PD-L1与免疫抑制的M2-巨噬细胞呈正相关,并抑制GBM的效应T细胞

为了研究可能与PD-L1相关的免疫细胞在GBM中的作用,作者利用GSVA分析鉴定了GBM微环境中与PD-L1相关的免疫成分。结果显示,PD-L1的表达与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Treg呈正相关,但与CD8+T细胞、Tfh、Tgd及B细胞呈负相关。

3.PD-L1与M2巨噬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相关性

由于作者发现PD-L1与M1、M2巨噬细胞之间均有正相关关系,因此,他们紧接着研究了PD-L1与这两种细胞的经典趋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TCGA队列中,PD-L1与M2-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如TGF-β1、TGF-β3及IL-10)呈正相关,而与M1-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无关。CGGA队列中也有类似的发现。因此,这些结果支持在GBM的微环境中PD-L1与M2-巨噬细胞密切相关。

4.PD-L1与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有关

接下来,作者探索了调控TAM向M2型极化的信号通路。他们将患者分为PD-L1高表达组(PD-L1high)和PD-L1低表达组(PD-L1low)。富集结果显示,在PD-L1high中,主要富集的通路为:(1)NF-κB信号通路;(2)凋亡过程;(3)正向调节干扰素-γ的产生;(4)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5)正向调节白细胞介素-10的产生;(6)对干扰素-γ的应答;(7)负调控ERK1和ERK2级联反应;(8)mTOR信号通路;(9)天然免疫反应;(10)细胞分裂素受体相互作用。而在PD-L1low中主要富集的通路为:(1)神经系统发育;(2)转录调控,以DNA为模板;(3)脊髓少突胶质细胞命运指定;(4)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负调控;(5)神经发生;(6)通过剪接体的mRNA剪接;(7)神经元分化的负调控;(8)氧化磷酸化。总之,参与巨噬细胞极化的关键途径在PD-L1高GBMs中富集,而在PD-L1低GBMs中富集的生物途径与巨噬细胞功能的相关性较小。

总结

创新:

描述了GBM患者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免疫功能,提供了PD-L1与巨噬细胞的浸润和M2极化密切相关的初步证据。

局限:

(1)本研究中使用GSVA方法及PD-L1与趋化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来证明PD-L1可以调控M2-TAMs,但这仅仅证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二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如何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中的通路富集分析也仅是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真正想深入机制研究的话,还是需要加以实验验证。

注:此推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阅读推荐:

文献解读丨m6A热点+肿瘤生信挖掘玩出新花样,让我看到了发paper的曙光!!!

文献解读

Cell:单细胞测序揭示靶向髓系细胞免疫治疗的作用机理

文献解读

GEO数据挖掘助力发表7+分SCI文章

文献详解

m6A相关lncRNA生信挖掘套路解析

文献详解

又一篇7+的纯生信分析文章,带你解析肿瘤预后模型研究套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