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3岁女子一排尿就脸色苍白出虚汗,去医院 [复制链接]

1#

近日,医院泌尿外科傅强主任医师团队,在外科负责人、泌尿外科主任吕家驹的现场指导下,联合麻醉手术科,成功完成国内首例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治疗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手术。

资料图王金辉制图

7年前,一种罕见的“怪病”开始困扰当时只有23岁的徐女士。“当时只是觉得排尿后头晕、心慌,慢慢的进展到胸闷,一排尿就脸色苍白,全身出虚汗。”漫长的求医路给徐女士带来诸多烦恼,当磁共振结果提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时,更让她陷入巨大的恐慌中。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约占膀胱肿瘤的0.1%,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具有极强血管活性,因此手术风险较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报道该病病例数只有例左右。过去这种疾病均需要开放手术治疗,且术中易发生血压急剧波动,风险较大。

患者入院后,医院泌尿外科各专家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微创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该疾病的方案。

今年,医院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机械臂稳定可靠,操作精准、灵活,能最大限度保证手术过程中对肿瘤的精准切除,相较传统的腹腔镜微创手术,灵活的操作臂在创面缝合等方面优势明显。

术前,专家们根据影像学资料(MR,CT)精准定位肿瘤,并设计手术入路。建立穿刺通道,构架好机器人机械臂并连接操作件后,傅强通过操作平台控制机械臂,在助手辅助下,沿肿瘤边缘1cm切除肿瘤及部分膀胱壁,借助灵活的机械臂持针器,缝合膀胱,最大限度完整切除肿瘤。精细的操作避免了术中挤压肿瘤导致血压波动,并利用机器人操作灵活精细的特点,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容量,相较传统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显现出巨大优势。

术后患者顺利康复,膀胱容量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经检索查新,此例手术为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治疗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手术。手术的成功实施体现了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微创治疗复杂泌尿外科肿瘤中的巨大优势,医院泌尿外科在利用该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延伸阅读:

郑州一院为周岁宝宝成功切除1公斤重“肾母细胞瘤”

“手术非常顺利,请家属放心!”4月1日下午19:18分,在愚人节这天,医院手术室禁闭的门缓缓打开,泌尿外科专家、副院长胡和平向1岁3个月的“小苹果”(化名)家属报喜,家人泪如雨下,这份泪饱含着一份感激之情。

3月28日这几天,“小苹果”不能吃东西,吃了就吐,侧身睡觉肚子看着很大,着急的奶奶赶紧帮忙给孙子揉肚子以缓解疼痛,谁知,奶奶竟然发现这个肚子里有个“大疙瘩”,并且这个疙瘩来回转动,这可吓坏了奶奶,急忙医院就诊,检查后,提示“左肾占位”,医院医院治疗。六神无主的他们立即联系了医院业务副院长胡和平,接到电话后,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3月29日晚上21点,泌尿外科主任景治安接诊检查后,发现孩子左腹部可以明显摸到一个肿块,已经超过腹部中线,凭借经验结合当地彩超结果,初步怀疑可能是“肿瘤”。遂请业务副院长胡和平、老专家霍成会诊,CT检查结果报告不容乐观,高度怀疑是“肾癌”,也就是“肾母细胞瘤”,此种肿瘤发展快,转移早,预后较差,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手术。当家里人听到这个噩耗后,哭成了一团,手足无措。

看到此情此景,景治安主任一边安抚患儿家人,一边将孩子的情况汇报至医务科,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病情发展很快,一点时间都等不起,需要尽快手术。为确保手术安全,医院启动绿色通道和紧急多学科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后肿瘤内科的化疗方案。万事俱备,完成术前准备后,4月1日晚上18点30分手术开始,业务副院长胡和平带领泌尿外科主任景治安亲自上台,麻醉科主任胡继英亲自坐镇麻醉,,从分离肿瘤周围器官,游离并结扎肾脏血管到肿瘤完整切除一气呵成,全程不到一小时,因长期影响进食导致体重消瘦到10公斤的孩子体内取出的肿瘤就将近1公斤,长12公分。整个手术非常顺利,转至重症监护室度过危险期后,转至普通病房。目前,孩子生命体征平稳。(景治安韩鑫颖)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齐鲁晚报中新网

流程编辑:T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